首页成语词典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kē zhèng měng hǔ苛政猛虎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续范亭《老妇行》:“军阀盗贼真可恶!苛政猛虎向谁诉?”
lóng zhēng hǔ dòu龙争虎斗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yàn hàn hǔ tóu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势嶙纈,燕颔虎头雄俊。”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lóng téng hǔ zhì龙腾虎掷同“龙腾虎蹴”。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gān mào hǔ kǒu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chī mù hǔ wěn鸱目虎吻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hǔ biàn lóng zhēng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明 汤显祖《紫钗记 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wèi hǔ fù yì为虎傅翼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è hǔ zhī xī饿虎之蹊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láng chóng hǔ bào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shī hǔ dāng dào狮虎当道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lóng téng hǔ cù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hǔ kū láng wō虎窟狼窝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shǔ jì hǔ míng鼠技虎名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雪涛小说》:“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bēi gōng shì hǔ杯弓市虎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詧盦《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hǔ xiào láng háo虎啸狼号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hǔ xué láng cháo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遗患遗;留下;患:祸患。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留患。”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jiǎ hǔ zhāng wēi假虎张威犹言狐假虎威。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hǔ láng zhī xīn虎狼之心比喻凶残的野心。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一虎难敌众犬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lóng jiāng hǔ làng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jù hǔ jìn láng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hǔ jù jīng tūn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lóng jīng hǔ měng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shī wēi shèng hǔ狮威胜虎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pán lóng jù hǔ蟠龙踞虎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yǔ hǔ móu pí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hǔ bān xiá qǐ,lín lài quán yùn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自然界的声响;韵:和谐悦耳的声音。老虎身上的花纹和美丽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啸和泉水叮咚的声音。泛指大自然的风景和声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hǔ jù lóng pán虎据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北周 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huà hǔ kè hú画虎刻鹄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东观汉记 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lóng téng hǔ jù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晋·葛洪《抱朴子·钦士》:“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lóng mù hǔ jué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清·王晫《今世说·企羡》:“新城王西樵阮亭,每过邮亭夜店,辄题诗壁上,诗既惊人,使笔斗大,龙拏虎攫。”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引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hǔ bù shí ér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è hǔ bù shí zǐ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fèng tàn hǔ shì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hǔ tǐ yuán bān虎体原斑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虎体原斑。”
hǔ chāo lóng xiāng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三国 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鸱视狼顾,虎超龙骧。”
láng tūn hǔ yàn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hǔ shì dān dān虎视耽耽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rú láng sì hǔ如狼似虎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fàng hǔ guī shān放虎归山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qín lóng zhuō hǔ擒龙捉虎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hǔ rù yáng qún虎入羊群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hǔ yàn láng tūn虎咽狼吞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yǎng hǔ liú huàn养虎留患同“养虎自遗患”。《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zòng hǔ chū xiá纵虎出柙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续资治通鉴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hǔ yàn láng cān虎咽狼餐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lóng yuè hǔ jù龙跃虎踞喻超逸雄奇。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
hǔ kǒu yú shēng虎口余生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láng cān hǔ shí狼餐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hǔ yuè lóng xiāng虎跃龙骧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lǎo hǔ pì gǔ老虎屁股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pán lóng wò hǔ盘龙卧虎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lóng téng hǔ zhí龙腾虎踯同“龙腾虎蹴”。诤民《五月二十一日上谕恭注》:“有拿破仑之龙腾虎踯,而后率轻躁之拉丁人震慑全欧。”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yǎng hǔ zì bì养虎自毙见“养虎自啮”。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rú hǔ fù yì如虎傅翼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yǎng hǔ zì yí zāi养虎自贻灾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贻灾。”
hǔ fú lóng jié虎符龙节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měng hǔ tiān yì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jīng tūn hǔ jù鲸吞虎据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féng hé bào hǔ冯河暴虎犹言暴虎冯河。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láng cān hǔ yān狼飡虎咽见“狼餐虎咽”。
láng tān hǔ shì狼贪虎视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不探虎穴,不得虎子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duàn jiāo cì hǔ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fàng hǔ zì wèi放虎自卫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hǔ tóu yàn é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láng cān hǔ yān狼餐虎咽见“狼餐虎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gōng lín jīn hǔ宫邻金虎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汉 应劭《汉官仪》:“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
huà hǔ lèi quǎn画虎类犬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yǐ ròu wèi hǔ以肉喂虎比喻白白地送死。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一》:“今赴秦军,如以肉喂虎,当何益也!”
cì hǔ chí yù刺虎持鹬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hǔ bào láng chóng虎豹狼虫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三人成市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xióng hǔ zhī jiàng熊虎之将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hǔ tóu hǔ nǎo虎头虎脑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lóng tán hǔ xué龙潭虎穴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diào hǔ lí shān调虎离山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shì chéng qí hǔ势成骑虎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hǔ dòu lóng zhēng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rú hǔ tiān yì如虎添翼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更加强大了。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
jī yīng è hǔ饥鹰饿虎比喻凶残贪婪。《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hǔ shì dān dān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hǔ láng zhī shì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yú lǔ dì hǔ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mǔ lǎo hǔ母老虎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老舍《柳屯的》:“我曾经作过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