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ì qiào piāo fēng济窍飘风 |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 |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chūn fēng fèng rén春风风人 |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fēng chén pú pú风尘仆仆 |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
ěr hòu shēng fēng耳后生风 |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
fēng dù piān piān风度翩翩 |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fēng kuáng yǔ héng风狂雨横 | 狂:猛烈;横:粗暴。形容狂猛而迅急的风雨。 | 宋·辛弃疾《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风狂雨横,是邀勒园林,几多桃李。” |
wén fēng bù dòng纹风不动 | 形容一点儿也不动,非常稳固。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四回:“瞧了瞧,街门关紧,推了推,纹风不动。” |
ěr biān fēng耳边风 |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
yǒu zhǎng zhě fēng有长者风 | 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
pò wū gēng zāo lián yè yǔ,lòu chuán yòu zāo dǎ tóu fēng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jí fēng sǎo luò yè疾风扫落叶 | 疾:急速,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
fēng chōng yǔ wèi风舂雨硙 |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硙:石磨,研磨谷物。比喻将发生某种情况,事先出现的征兆。 |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郭《图赞》曰:‘小虫似蚋,风舂雨硙。’” |
wú fēng sān chǐ làng无风三尺浪 |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 |
wén fēng ér qǐ闻风而起 |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tán tǔ fēng yǎ谈吐风雅 | 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钱江听罢,暗忖这人气宇非凡,谈吐风雅,倒把人民两字记在心中,料不是等闲的。” |
chūn fēng fèng rén,xià yǔ yǔ rén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 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 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qí lǘ fēng xuě zhōng骑驴风雪中 | 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 |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
qīng fēng liǎng xiù清风两袖 |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zhòu yǔ bào fēng骤雨暴风 | 亦作“骤雨狂风”。亦作“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
tì tǎng fēng liú倜傥风流 | 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风流:英俊有才学。英俊潇洒,不拘礼法。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聪慧,既长,丰神韶秀,倜傥风流。” |
xuè fēng ròu yǔ血风肉雨 |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 梁启超《论权利思想》:“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如立宪政,废奴隶……等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熏沐而来。” |
fēng píng làng jì风萍浪迹 | 浪迹:到处飘游。比喻漂泊不定。 | 柔石《二月》:“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 |
xī fēng luò yè西风落叶 | 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杀风景 | 破坏兴致的意思 |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
yí fēng yú xiàng遗风余象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 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
yǔ bìn fēng huán雨鬓风鬟 | 妇女发髻散乱貌。 | 清·陈维崧《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正洞庭归客,憔悴思还。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鬓风鬟。” |
yí fēng yú yùn遗风馀韵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天有不测风云 |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 |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亦作“流风遗躅”。 | 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
chū fēng tóu出风头 | 出:显露。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近来有人以为新诗人的做诗发表,是在出风头。” |
jiē fēng xǐ chén接风洗尘 | 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
fēng yán qiào yǔ风言俏语 | 俏语:俏皮话。打情骂俏的话 |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
fēng liáng huà风凉话 | 打消别人积极性的嘲讽话。 | 曾朴《孽海花》第18回:“况且没有把柄的事儿,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 |
fēng yún chì zhà风云叱咤 |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 明·吾丘瑞《运甓记·广州运甓》:“我军威宣播,风云叱咤呼。” |
fēng fēi yún huì风飞云会 | 会:会合,聚合。比喻有才能的人遭逢时会或君臣遇合。 | 元·揭傒斯《与尚书右丞相书》:“一旦风飞云会,加之百官之上,立于庙堂之内,以数尺之身,任天下之责,方寸之心,关天下之虑。” |
tán tǔ shēng fēng谈吐生风 | 谈话机敏风趣。 | 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 |
xiāo sǎ fēng liú潇洒风流 |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几年踪迹叹江湖,潇洒风流人怎知。” |
mù yǔ zhì fēng沐雨栉风 |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
kàn fēng zhuǎn duò看风转舵 | 看:观察;舵:船控制方向的装置。看着风向掌握船舵。比喻随着形势转变方向,调整对策。 | 老舍《老张的哲学》:“不要紧,看风转舵,主意多着呢!” |
hè lì fēng shēng鹤唳风声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清风亮节 |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
fēng gǔ qiào jùn风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 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máng fēng huì yǔ盲风晦雨 | 同“盲风怪雨”。比喻困境。 | 杨笃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奋,愤盈旁魄,几使俄政府权力威命之所及,俱限于盲风晦雨之途焉。”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fēng cān yǔ sù风餐雨宿 | 在风中吃饭,在雨地里睡觉。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
fēng yí sú yì风移俗易 |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sōng fēng shuǐ yuè松风水月 | 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优美或人才俊朗。 | 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叔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方其朗润。” |
fēng mén shuǐ kǒu风门水口 | 指要冲。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 | 狂风骇浪。 |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mù lù shū fēng沐露梳风 |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 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
wǔ rì yī fēng,shí rì yī yǔ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huàn hǎi fēng bō宦海风波 | 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 宋·陆游《休日感化》:“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
bié yǒu fēng qù别有风趣 |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 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
zhuō fēng yuè yún拏风跃云 | 比喻气概雄伟。 | 明·宋濂《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
fēng yǔ piāo líng风雨飘零 |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风雨飘零,心神不宁,骨节疼痛,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 |
fēng yǐng fū yān风影敷衍 | 指罗织罪名,捕风捉影,诬赖人。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朗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
shàng yǔ páng fēng上雨旁风 |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
zhuō fēng zhòu yǔ魆风骤雨 | 犹暴风骤雨。 | 明·无名氏《白兔记·私会》:“魆风骤雨,不入寡妇之门。” |
tāo fēng nüè xuě饕风虐雪 | 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 元·方回《春晴》诗:“饕风虐雪到家林,才喜晴春已深。” |
diē dàng fēng liú跌宕风流 |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 |
bié ráo fēng zhì别饶风致 | 别有一番风趣。 | |
tán tǔ fēng shēng谈吐风生 | 见“谈吐生风”。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1回:“一呼一吸兴致豪,谈吐风生议论高。” |
fēng chán yǔ zhòu风僝雨僽 | 僝、僽:指憔悴、烦恼。形容人历尽苦难,非常烦恼和憔悴。 | 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 |
zhē fēng dǎng yǔ遮风挡雨 | 比喻起保护作用。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
fēng chí cǎo mǐ风驰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
fēng yún kāi hé风云开阖 | 开:散开;阖:聚合。形容风云或聚或散,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变化。 | 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
wēi fēng lǐn lǐn威风凛凛 |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
fēng zhú cǎo lù风烛草露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mán fēng zhàng yǔ蛮风瘴雨 | 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
liú fēng yí yùn流风遗韵 | 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
fēng chí diàn fù风驰电赴 | 形容迅速赶赴。 | 《晋书 孙绰传》:“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
xùn fēng bào yǔ迅风暴雨 | 暴:突然而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 宋·洪迈《夷坚丙志·舒州刻工》:“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
jīng fēng chě huǒ惊风扯火 |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
yuè yùn zhǔ fēng月晕主风 | 晕: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围的光圈。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则是有风的预兆。 | 《田家五行·杂占论月》:“月晕主风,何方有阙,即此方风来。” |
jí fēng héng yǔ疾风横雨 | 疾:急速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华叶蓊郁,而必归于槁亡,遇疾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 |
niè yǐng zhuī fēng蹑影追风 | 形容速度极快。 | 《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
chèn fēng zhuǎn fān趁风转帆 | 趁:乘便;帆:船桅上的布篷。比喻根据情势的变化行事。 | 柴萼《梵天庐丛录·妙判》:“嗟尔欲上无由,亦惟有趁风转帆,临崖勒马而已。” |
yù shì fēng shēng遇事风生 | 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fēng liú yǔ sàn风流雨散 | 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 | 晋·左思《蜀都赋》:“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之间。” |
fēng xíng cǎo mí风行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wú fēng bù qǐ làng无风不起浪 | 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无风不起浪,咱能听说,想必不会在天外头,只要下狠心,不愁找不着。” |
dài mǎ yī fēng代马依风 |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
zhuō fēng bǔ yǐng捉风捕影 | 见“捉影捕风”。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
zhì mù fēng yǔ栉沐风雨 | 同“栉风沐雨”。 | 后晋·沈昫《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 |
mǎn chéng fēng yǔ满城风雨 | 满城:指全城各处。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
jiāo fēng bó sú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fēng guāng yǐ nǐ风光旖旎 |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 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
fēng chí diàn chè风驰电掣 |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shí shū fēng yì时殊风异 | 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 |
wēi fēng xiáng lín威风祥麟 |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 《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
chéng fēng jìn è成风尽垩 | 同“成风斤”。 |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
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相帅成风 | 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 | 宋·苏辙《龙川别志》上卷:“谏官之势,自此日横,郑公犹倾身下士以求誉,相帅成风,上以谦虚为贤,下以傲诞为高。” |
chuō lì fēng fā踔厉风发 |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
yuān yǒng fēng lì渊涌风厉 | 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 |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 |
yǐn fēng chuī huǒ引风吹火 |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
mǎn xiù chūn fēng满袖春风 | 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 元 张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