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à yǒu bì yì大有裨益 |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 《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
dà ér wú dàng大而无当 | 当:底、边际。原指说话夸大没有边际。后用来表示虽然大;但不适用。 | 庄周《庄子 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
cái shū zhì dà材疏志大 |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dà mèng chū xǐng大梦初醒 |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cái dà nán yòng才大难用 | 见“材大难用”。 | 《书言故事·花木类》:“有才不遇,曰才大难用。” |
shì wú dà xiǎo事无大小 |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 《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
dà shēng jí hū大声疾呼 |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知奸亦有大罗 | 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 |
bǎng dà yāo yuán膀大腰圆 | 形容魁梧粗壮的人。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一回:“对面来了一人,身高九尺,膀大腰圆,身穿一件白纱长衫,内衬蓝夏布汗褂裤。” |
dà yǒng ruò qiè大勇若怯 |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
xiǎo qiè dà yǒng小怯大勇 | 怯:害怕。指碰上弱小的因顾虑而害怕,遇上强大的因顾虑小反而勇猛。 | 《东观汉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
dà biàn bù yán大辩不言 |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 《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杀风景 | 破坏兴致的意思 |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
shù dà gēn shēn树大根深 | 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
dà zhàng zé zǒu大杖则走 |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
dà shǒu dà jiǎo大手大脚 | ①形容对财物毫不吝惜;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②指行动鲁莽。③指身体强壮。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 |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大树底下好乘凉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cái dà qì cū财大气粗 | 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婶子的这项收入十分可观。财大气粗,盖起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
dà mò yǔ jīng大莫与京 |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gāo mén dà hù高门大户 | 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
dà bái yú tiān xià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
mò dà bì shé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
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 |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
dà shù jiāng jūn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bā tái dà jiào八抬大轿 |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
zhì dà cái duǎn志大才短 |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
dà lù zhuī lún大路椎轮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
chī dà guō fàn吃大锅饭 | 比喻企业不论盈亏,个人不分勤懒,全由国家包干的办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儿,又说是吃大锅饭的儿女,不知民间疾苦,那晓得撑持家事?” |
zhái zhōng tú dà宅中图大 |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 《文选 张衡<东京赋>》:“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 |
qīng qiú dà dài轻裘大带 |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 《灵应传》:“轻裘大带,白玉横腰,而森罗于阶下者,其数尤多。” |
dà guō fàn大锅饭 | 用大锅烧的供很多人吃的饭菜。比喻分配上的极端平均主义。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像黄原这样的贫困山区,如果不砸烂大锅饭,实行生产责任制,就不可能寻找另外的出路。” |
kuān rén dà dù宽仁大度 | 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 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tōng qú dà yì通衢大邑 | 同“通都大邑”。 | 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
hóng shì dà yuàn弘誓大愿 | 弘:大;誓:诺言。很大的决心和愿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
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 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dà miù bù rán大缪不然 | 见“大谬不然”。 | 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太师心知其事大缪不然,为解说于上,请以百口保其无他。” |
rén xīn dà kuài人心大快 |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dà sì jué cí大肆厥辞 | 大肆:毫无顾忌。厥:其,他的。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 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不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
zhì dà wú wài至大无外 | 至:极。大到极点,外无以加。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
kuān hóng dà liàng宽宏大量 |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求大同,存小异 |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 |
pěng fù dà xiào捧腹大笑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
yǎn dà dù xiǎo眼大肚小 | 比喻人眼光高,肚量小。 | |
yè láng zì dà夜郎自大 |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gāo tán dà lùn高谈大论 |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
zhī dà yù běn枝大于本 |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
chōng róng dà yá舂容大雅 | 指文章气度雍容,用辞典雅。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宋末文格猥琐,元末文格纤秾,故宋景濂诸公,力追韩欧,救以舂容大雅。”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广众 | 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 | 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 | 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来小往 |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dà běn dà zōng大本大宗 | 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 《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
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 |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
fǔ zhǎng dà xiào抚掌大笑 | 抚掌:拍手。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 |
mí tiān dà huò弥天大祸 | 弥:满。天大的灾祸。 | 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
dà dǎn hǎi kǒu大胆海口 | 胆:胆量;海口:说大话。大着胆子夸海口。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况孤在此城,今已五代,不是大胆海口,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 |
kuā dàn dà yán夸诞大言 | 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 《魏书·释老志》:“夸诞大言,不本人情。” |
dà huò bù jiě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qí sù dà xián耆宿大贤 | 耆:老。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樊儵传》:“耆宿大贤,多见废弁。” |
dà míng dǐng dǐng大名鼎鼎 |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
tiān dà xiào huà天大笑话 | 能引人发笑的话题。 | |
qīn chāi dà chén钦差大臣 |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
yì gāo rén dǎn dà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fēng jiāng dà lì封疆大吏 | 封疆:疆界;大吏:大官。指疆域之内的首要官员。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如今半年之间,已做到封疆大吏,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dà yuàn shēn zhái大院深宅 | 深:指由内到外的距离大。房屋众多,庭院深广。多指富贵人家的住宅。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大院深宅,闲杂人赶离门外。” |
dà cái pán pán大才盘盘 | 盘盘: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盘盘谢家安。 |
dà ér huà zhī大而化之 |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
jiē dà huān xǐ皆大欢喜 |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zhù cǐ dà cuò铸此大错 | 错:错刀,古代币名。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 茅盾《一张不正确的照片》:“而笔者之所以铸此大错,实因他不懂得一九三二年文坛现象之历史性。” |
dà yǒu zuò wéi大有作为 |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成绩。作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 |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yōng róng dà dù雍容大度 | 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dà chē wú ní大车无輗 | 輗: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大车没有輗难以前进。比喻人不守诚信难以立足。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gù xiǎo shī dà顾小失大 | 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 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nán dà dāng qǔ,nǚ dà dāng pìn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老舍《骆驼祥子》:“我这才是头一回……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pí fú hàn dà shù蚍蜉撼大树 |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dà dù wāng yáng大度汪洋 | 大度:气量大;汪洋:深广。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直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 |
dà nán dà nǚ大男大女 | 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3回:“我须不嫖他大男大女,不肏他亲姐晚妹,干他甚事!” |
tōng dū dà yì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hōng táng dà xiào烘堂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
dà hàn yún ní大旱云霓 |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dà pò dà lì大破大立 | 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 |
chī xiǎo kuī dé dà biàn yí吃小亏得大便宜 | 指暂时亏损一点期待将来的收益。 | |
kǔ dà chóu shēn苦大仇深 |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 |
mào dà bù wěi冒大不韪 |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 | 《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
yīn xiǎo shī dà因小失大 |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
dà nàn bù sǐ大难不死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
dà quán dú lǎn大权独揽 |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dà nì bù dào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dà huò lín tóu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
dà fàng bēi shēng大放悲声 |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
jí xiǎo jiàn dà即小见大 |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dà quán páng luò大权旁落 |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 明 章懋《辞升尚书疏》:“独揽朝纲,毋使大权旁落。” |
dà quán zài wò大权在握 |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总要升到了秤长,这才大权在握,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 |
dà sì pū zhāng大肆铺张 | 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5回:“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终因银根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 |
tān xiǎo shī dà贪小失大 |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