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ēng jiāo rì nuǎn风娇日暖 | 娇:柔媚。微风吹拂,阳光温暖。 | 宋·高观国《风入松》词:“红外风娇日暖,翠边水秀山明。” |
fēng jué yún guǐ风谲云诡 | 风云怪诞;变幻不定。谲:欺诈;诡:欺诈;怪诞。奇异多变;怪诞。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 |
zhē fēng dǎng yǔ遮风挡雨 | 比喻起保护作用。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
bǔ fēng nòng yuè捕风弄月 | 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响马得财漏网,瘟太守面糊盆,不知苦辣,倒着落在我身上,要捕风弄月,教我哪里去追寻。” |
fēng xuán diàn chè风旋电掣 | 掣:闪过;旋:奔跑。你风一样飞驰而过,像闪电一样一角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 《六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扫除妖魅。” |
fēng qù héng shēng风趣横生 |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
guān fēng chá sú观风察俗 | 观察国风民俗。 |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
fēng yún biàn sè风云变色 | 风云:比喻变幻的局势。比喻局势变化大。 |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
fēng guāng yǐ nǐ风光旖旎 |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 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
jīng cái fēng yì惊才风逸 |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
qīng fēng jìn jié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义〉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风劲节,罹于党祸,海内至今仰之。”又《赠叶苍岩序》:“两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风劲节,显名天下。” |
chūn fēng fèng rén春风风人 |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yún dàn fēng qīng云淡风轻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yù shì fēng shēng遇事风生 | 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fēng qíng yuè zhài风情月债 | 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
biàn fēng yì sú变风易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kuáng fēng è làng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
tōng fēng tǎo xìn通风讨信 | 犹言通风报信。 | 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信。” |
qiū fēng sǎo yè秋风扫叶 |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fēng dù piān piān风度翩翩 |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fēng cān lù sù风餐露宿 |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
kǒu jiǎo fēng qíng口角风情 | 口头表示的情爱。 | 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
fēng hé rì lì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hē xī běi fēng喝西北风 | 指没有东西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
jīn fēng wèi dòng chán xiān jué金风未动蝉先觉 | 金风:秋风;蝉:知了。秋风未起而蝉已经先知道。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 |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那宝剑得来你怎消?” |
mǎ ěr chūn fēng马耳春风 | 见“马耳东风”。 |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
lùn yì fēng shēng论议风生 |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 《宋史 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东风射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shā fēng jǐng杀风景 |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 宋 晏殊《煮茶》诗:“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
yǒu fēng zǐ yǔ友风子雨 |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 《荀子 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
fēng chí cǎo mǐ风驰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
fēng zhú cán nián风烛残年 |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fēng shēng hè lì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zuǐ shàng chūn fēng嘴上春风 | 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 |
fēng qíng yuè sī风情月思 |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亦作“风情月意”。 | 明·高濂《玉簪记·合庆》:“京兆府当年指腹,女贞观重会玉簪。慢写出风情月思,画堂前侑酒承欢。”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记当年与那人初见,只指望邮亭一夜姻缘,谁想他风情月思深留恋,安甜静,乐幽闲。” |
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东风压倒西风 |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清 曹雪琴《红楼梦》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gāo fēng liàng jié高风亮节 |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chéng fēng pò làng乘风破浪 |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píng fēng jìng làng平风静浪 | 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
fēng qíng yuè yì风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
fēng jí làng gāo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wén fēng ér dòng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dào gǔ xiān fēng道骨仙风 |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 | 形容旅途辛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
cháng fēng pò làng长风破浪 |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 《宋书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yī lù shùn fēng一路顺风 |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tīng fēng tīng shuǐ听风听水 |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 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 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
xiǔ shuǐ cān fēng宿水餐风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明·许三阶《节侠记·再贬》:“想当初关山万重,赋闲君今朝堪讽,也强似那宿水餐风。” |
fēng xíng cǎo cóng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 |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
fēng yǔ lián chuáng风雨连床 | 同“风雨对床”。 |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fēng chí diàn chè风驰电掣 |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
wàng fēng ér mí望风而靡 |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 《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
wèi rán chéng fēng蔚然成风 | 形容某件事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
gé fēng yì sú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bài sú shāng fēng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参见“败俗伤化”。 |
gǎi sú qiān fēng改俗迁风 |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fēng sú rén qíng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
jiāo fēng bó sú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mǎn liǎn chūn fēng满脸春风 |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
kǔ yǔ qī fēng苦雨凄风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 南朝 梁 殷芸《小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
fēng chén lù lù风尘碌碌 | 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 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选胜陪游帝子家。” |
cān fēng mù yǔ餐风沐雨 |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谈笑风生 |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kōng xué lái fēng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fēng liú jiā huà风流佳话 | 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话:流传一时的好事或趣事。关于男女恋爱婚配的逸闻趣谈。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诸王见说,俱各拍手跌足,大笑起来道:‘妙,妙,妙!咱们多做个保亲,正是风流佳话。’” |
fàng pì tiān fēng放屁添风 | 谓从旁助威。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
wǔ fēng shí yǔ五风十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cǎo yǎn fēng cóng草偃风从 | 见“风行草偃”。 | |
cǎo mí fēng xíng草靡风行 | 见“风行草偃”。 | |
wèi chéng fēng qì蔚成风气 |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
yǒu shāng fēng huà有伤风化 |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
fēng yún biàn tài风云变态 | 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形容》:“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
jiù shí fēng wèi旧时风味 | 风味:风度,风采。从前的风采。 | 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怀金黛,想玉鬟,旧时风味尚依然。” |
wén fēng ér táo闻风而逃 |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
qīng fēng jùn jié清风峻节 |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xiàng fēng shǐ fān相风使帆 | 相:察看。看风向用帆。比喻为人处事随机应变。 | 宋·陆游《醉歌》:“相风使帆第一筹,随风倒柂更何忧。” |
shǔn fēng zhuǎn duò顺风转舵 |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顺风转舵,改为对于这件事的啼哭,叫喊了。” |
zhān fēng shǐ fān占风使帆 | 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看人眉来眼去,占风使帆。” |
làng jìng fēng tián浪静风恬 | 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 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这些时浪静风恬。” |
chéng fēng zhuǎn duò乘风转舵 | 谓顺随情势改变态度。 | 邹韬奋《萍踪忆语》二一:“投机主义蜊是最善于乘风转舵的。”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chuán fēng shān huǒ传风扇火 |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
běi fēng zhī liàn北风之恋 | 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fēng jǔ yún yáo风举云摇 |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 汉 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唐 王勃《九成宫颂》:“风举云摇,历神都而一憩。” |
shù gāo zhāo fēng树高招风 | 见“树大招风”。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天有不测风云 |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fēng qīng yuè míng风清月明 | 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 明 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mán fēng zhàng yǔ蛮风瘴雨 | 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