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yán ér wú xìn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duō yán fán chēng多言繁称 | 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
liú yán huò zhòng流言惑众 |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 《汉书·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
zhí yán gǔ huò直言贾祸 |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jiāo qiǎn yán shēn交浅言深 |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dù jué yán lù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kōng yì jìn yán空臆尽言 | 臆:胸。胸中毫无隐藏,把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 | 《新唐书·刘蕡传》:“今蕡所对,敢空臆尽言,汉魏以来,无与蕡比。” |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名不正,言不顺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wēi yán sǒng tīng危言悚听 |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梁启超《米禁危言》:“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jiā yán yì xíng嘉言懿行 |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 | 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
yán chū huò cóng言出祸从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
nán yán zhī yǐn难言之隐 |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huà yán huà yǔ话言话语 | 犹谈话。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 |
duō yán huò zhōng多言或中 | 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 《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
jìng yán yōng wéi靖言庸违 |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
xiāng duì wú yán相对无言 |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 宋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xiāng gù wú yán相顾无言 | 顾: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kuài yán kuài yǔ快言快语 | 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 |
zhí yán dǎng yì直言谠议 | 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 |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
yī yán yī xíng一言一行 | 每句话,每个行动。 | 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
yī yán yī dòng一言一动 | 一句话和一个行动。也指每句话和每一个行动。 | 朱自清《山野掇拾》:“他们于一言一动之征,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 |
tào yán bù xù套言不叙 | 套言:客套话。套话不多说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敬启者:彼此至好,套言不叙。” |
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n zú yǐ shì fēi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
cǎn bù rěn yán惨不忍言 | 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
yán tán jǔ zhǐ言谈举止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jì xíng yán tīng计行言听 |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yǐ kuài yán lùn以快言论 | 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使言论痛快。 | 清·刘开《问说》:“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
xī lín zé yán西邻责言 |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
jùn yán miào yǔ隽言妙语 |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 |
yán duō bì shī言多必失 |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zuò yán zào yǔ作言造语 |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 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隐痛’,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 |
méi shuò zhī yán媒妁之言 |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yán xíng bù fú言行不符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wēi yán zhèng sè危言正色 |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 |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yán bù ān diǎn言不谙典 | 谙:熟悉。说话用词不能依据经典。 |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 |
yán yǔ gāo dī言语高低 | | |
zhèng yán lì yán正言厉颜 | 见“正言厉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
yán wú lún cì言无伦次 | 语言杂乱无章。 | 明·李开先《亡妻张宜人散传》:“言无伦次,事无统纪。”参见“语无伦次”。 |
shì hé yán zhí事核言直 |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语出《汉书 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
yī yán dìng jiāo一言订交 | 交:结交。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形容双方意气相投,一见如故。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想到天缘凑巧,倒在此地相会,又得彼此情同针芥,一言订交,真是难得的一桩奇遇。” |
yán fā huò suí言发祸随 | 同“言出祸从”。 |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
yǐn rěn bù yán隐忍不言 |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 清 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 |
dàn yǐ gān yán啖以甘言 | 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 | 宋·陈亮《酌古论·孙权》:“啖以甘言,效其珍物,有求则从,惟恐少拂其意。” |
qún yán táng群言堂 |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 |
yì qiè yán jìn意切言尽 |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言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 《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yán zhī zhūn zhūn,tīng zhī miǎo miǎo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fèi fǔ zhī yán肺腑之言 |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
bēi jiǔ yán huān杯酒言欢 | 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 鲁迅《伪自由书·观斗》:“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 |
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 | 见“言类悬河”。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yán lèi xuán hé言类悬河 |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
dùn fù zhī yán顿腹之言 | 犹言肺腑之言。 |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
zài xiào zài yán载笑载言 | 边笑边说话。 | 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正言顺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yán zhī yǒu lǐ言之有理 | 说的话有道理。 |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
liú yán hùn huà流言混话 |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 |
guì bù kě yán贵不可言 | 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
yán wēi zhǐ yuǎn言微旨远 | 旨:含意。言辞微妙,含意深远。 | 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王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
gān yán mèi cí甘言媚词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
gǔ yǔ cháng yán古语常言 | 常言:习惯常说的话,如谚语、格言等。指流传时间久远,人们常说的话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变。话说出了口,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sì yán wú jì肆言无忌 | 肆:放肆。毫无顾忌地胡说。 | 《明史·吴一鹏传》:“乃谓臣等留一皇字以战陛下,又谓‘百皇字不足当父子之名’,何肆言无忌至此。”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yī pài hú yán一派胡言 | 指不切实际的言语。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
yī yán yǐ bì一言以蔽 |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
zhèng sè gǎn yán正色敢言 |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
chá yán guān sè察言观色 |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 | 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
rén wēi yán qīng人微言轻 |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 |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
yī yán jiǔ dǐng一言九鼎 |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yī yán nán jìn一言难尽 | 一句话难以把意思说尽。表示事情相当曲折复杂。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jiān kǒu bù yán缄口不言 |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
fù xīn zhī yán负薪之言 |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事无不可对人言 |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zhí yán wù huì直言勿讳 |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清 张廷玉《明史 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
chén mì guǎ yán沉密寡言 | 犹沉默寡言。 | 《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
yán zhī yǒu wù言之有物 |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
xiǎo xiǎo bù yán小小不言 |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彼此顾交情,留个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
sàng yán bù wén丧言不文 |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 | 《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
gǎn nù gǎn yán敢怒敢言 |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
yán bì yǒu zhòng言必有中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中 | 见“言不由衷”。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
wū yán huì yǔ污言秽语 | 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污言秽语嘲骂不说,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è yán lì sè恶言厉色 |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
shí lǐ wú zhēn yán十里无真言 | 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 | 黎汝青《叶秋红》:“十里无真言,总是越传越玄。” |
zé yǒu fán yán啧有烦言 | 议论纷纷;有不少抱怨责备的话。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
é yán huǎng yǔ讹言谎语 | 讹言:谣言。造谣说谎话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