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án yǐ zhì xìn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jiù nán jiě wēi救难解危 |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回:“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
yǒu zhì nán chóu有志难酬 | 酬:实现。有抱负难以实现。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有一等要读书的家私薄,更无钱办束脩,因此上有志难酬。” |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 | 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pō shuǐ nán shōu泼水难收 | 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
qù zhù liǎng nán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
zhòng nù nán rèn众怒难任 | 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 | 唐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 |
shèng yàn nán zài盛宴难再 | 筵:酒席。盛大的宴会难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 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zhòng nán qún yí众难群疑 |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màn cǎo nán chú蔓草难除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xiǔ mù nán diāo朽木难彫 |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 |
yù hè nán tián欲壑难填 | 欲:欲望;壑:山沟;深谷。欲望好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指私欲太大;无法满足。 | 《国语 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
zhēn wěi nán biàn真伪难辨 | 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 | 巴金《“文革”博物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忠奸不分、真伪难辨的大混乱,还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算不清的恩仇!” |
jìn tuì shuāng nán进退双难 | 见“进退两难”。 | 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
nán fēn nán shě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niú bù hē shuǐ nán àn jiǎo牛不喝水难按角 |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7回:“牛不喝水难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赌,他会怎的?” |
zuǒ yòu wéi nán左右为难 |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
gěng yē nán yán哽噎难言 |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 冰心《斯人独憔悴》:“颖石说到这里,已经哭得哽噎难言。” |
qiān nán wàn kǔ千难万苦 | 犹千辛万苦。 |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因为有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千难万苦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yī yī nán shě依依难舍 |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留恋舍不得离开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0回:“说到其间,两下好不依依难舍。” |
lín nàn gǒu miǎn临难苟免 | 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
chā chì nán fēi插翅难飞 | 即使插上翅膀也难飞走。比喻无法逃脱。也作“插翅难逃”。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战功》:“王直细细叫人探视,见四面官兵围得铁桶一般,插翅难飞。” |
xiǔ mù nán diāo朽木难雕 | 见“朽木不可雕”。 | 《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 |
jī xí nán chú积习难除 | 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同“积习难改”。 |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一拿起笔来,总要忸怩作态的。” |
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所有上条陈一事,竟是难上加难。” |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yū yù nán shì纡郁难释 | 纡郁:愁苦蕴结在胸中;释:消散。愁苦郁结,难以消释。 | 西汉·刘向《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 |
lín nàn bù shè临难无慑 | 慑:恐惧。面对危难,却无所恐惧。 | 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公处屯安贞,赋诗颓饮,视得失蔑如也,临难无慑。” |
guó bù jiān nán国步艰难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
mò chǐ nán mǐn没齿难泯 | 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记。 | 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jiān bèi nán wàng肩背难望 | 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七卷:“则尤簪缨世胄,肩背难望者矣!” |
yí nán zá zhèng疑难杂症 | 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 鲁迅《二心集 风马牛》:“然而那下面的一个名词,却不写尚可,一写倒成了疑难杂症。” |
bǎi huì nán biàn百喙难辩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此时证据显然,百喙难辩。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每服一事,即授一筹。” |
guó jiā duō nàn国家多难 |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
huàn nàn yǔ gòng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nán yǐ wéi jì难以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
cái dà nán yòng材大难用 |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
bèi cháng jiān nán备尝艰难 | 备:全、遍;尝:经历。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 《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
jiān nán jié jué艰难竭蹶 |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 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
zhuān yù nán chéng专欲难成 |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xīn yǎng nán sāo心痒难搔 | 心里特别痒,难以抚平。指愿望十分强烈。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谁知庄稚燕在路上说得这也是门,那也是户,好像可以马到成功,弄得阳伯心痒难搔。” |
huàn nàn jiàn zhī jǐ患难见知己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
nán xiōng nán dì难兄难弟 |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
bái xuě nán hé白雪难和 |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 |
bǎi kǒu nán fēn百口难分 |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
cǐ wèn bǐ nán此问彼难 |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 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
bǎi bān diāo nàn百般刁难 | 百般:指采取多种手法;刁难;故意给人为难。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
yù shí nán fēn玉石难分 | 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比喻好坏不分。 |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兵戈既接,玉石难分。” |
gěng yē nán míng哽噎难鸣 |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巧姐听了,不敢回言,只气得哽噎难鸣的哭起来了。” |
nán yán lán xiù难言兰臭 | 难言:谈不上;臭:味;兰臭:像兰花一样的香味。指气味相投的朋友。 | 《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jiān nán kùn kǔ艰难困苦 | 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 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wú kě fēi nàn无可非难 | 无可指责。 | |
yǒu guó nán tóu有国难投 |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
ài nán cóng mìng碍难从命 |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 《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
lín nán bù bì临难不避 |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
shí mó jiǔ nàn十磨九难 | 指不断遭受的磨难。 | |
qíng miàn nán què情面难却 | 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
móu mò nán yú zhōu mì谋莫难于周密 | 谋:计谋。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 | 《鬼谷子·摩篇》:“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
nán jiě zhī mí难解之谜 | 难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 |
xīn yǎng nán róu心痒难揉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元 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的是急煎煎心痒难揉。” |
shǐ shí zhī nán矢石之难 |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世上无难事 | 天下没有难事。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juān qū jì nàn捐躯济难 | 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
duō zāi duō nàn多灾多难 | 指灾难深重。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
chā chì nán táo插翅难逃 | 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7回:“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真个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 |
nán gē nán shě难割难舍 |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 |
lín nàn bù qū临难不屈 | 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 | 《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
qǔ shě liǎng nán取舍两难 |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 |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zhì ài nán xíng窒碍难行 | 窒:阻塞不通。阻碍太多,难以实行。 | 清·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夫支孽尽封,则国祚愈长久,愈窒碍难行,寰海不能容支孽。” |
shān yí dà nàn芟夷大难 | 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ài nán zūn mìng碍难遵命 | 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防务吃紧,兵不敷用,职守所在,碍难遵命。” |
yī zhù nán zhī一柱难支 |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 |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
jī nán qīng shī机难轻失 | 谓机会难得,稍纵即失。 | 宋·岳飞《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
yàn nán zhé chōng厌难折冲 | 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 | 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
juān qū fù nàn捐躯赴难 |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nán hū wéi jì难乎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 汉元帝三》:“赵充国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吾故曰:难乎为继也。” |
qióng kēng nán mǎn穷坑难满 | 指贪心不足或饭量很大。 | 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复斋漫录》:“刘韐以丰城尉,性不饮酒,时推官某善饮啖,抵邑公会,以谚语戏曰:‘小器易盈真县尉。’刘答曰:‘穷坑难满是推官。’” |
gū zhǎng nán míng孤掌难鸣 | 孤:单独;鸣:叫。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 韩非《韩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jiā zéi nán fáng家贼难防 | 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
zhòng nán qún yí众难群移 |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
zhòng nù nán fàn众怒难犯 | 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sì mǎ nán zhuī驷马难追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 《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
zhī nán ér tuì知难而退 |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
hèn hǎi nán tián恨海难填 | 恨海:怨恨如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xīn yǎng nán náo心痒难挠 |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
zhòng kǒu nán tiáo众口难调 |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zào bái nán fēn皂白难分 | 皂:黑。黑白很难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别。 | 川剧《评雪辨踪》:“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难断家务事 |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bǎi huì nán cí百喙难辞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
dī shuǐ nán xiāo滴水难消 | 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 | 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