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àng chǐ fén shēn象齿焚身 | 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shēn wú fēn wén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
kē bān chū shēn科班出身 | 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shēn huái liù jiǎ身怀六甲 |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 《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
chì shēn lù tǐ赤身露体 |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
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 |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
xián shēn guì tǐ贤身贵体 | 指身分高贵。 | 《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
shēn wú zé xíng身无择行 |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dà dǎn bāo shēn大胆包身 | 谓胆量极大。 |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
shēn lín qí jìng身临其境 | 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 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
shǒu shēn fēn lí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jié shēn zì hào洁身自好 |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
róng tóu guò shēn容头过身 | 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
xiū shēn qí jiā修身齐家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
fǎn zhì qí shēn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
gū shēn zhī yǐng孤身只影 | 形容孤单一人。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
hún shēn xiè shù浑身解数 | 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
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身后识方干 | 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 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
shēn wú cùn lǚ身无寸缕 | 谓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3出:“大雪下身无寸缕,投古庙泪珠涟涟。” |
xiū shēn yǎng xìng修身养性 |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
yǐ shēn xùn guó以身殉国 |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 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
yǐ shēn bào guó以身报国 |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
yī shēn liǎng yì一身两役 | 一个人做两件事。 | 《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
jiā pò shēn wáng家破身亡 |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
huǐ bù wēi shēn毁不危身 | 见“毁不灭性”。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
bēi shēn jiàn tǐ卑身贱体 | 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 《韩非子 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
jié shēn zì ài洁身自爱 |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 《孟子 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shǒu shēn rú yù守身如玉 |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回:“孩儿守身如玉,岂肯堕入污泥!”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wěi shēng sàng shēn尾生丧身 | 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dǎ fān shēn zhàng打翻身仗 |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 |
ān shēn wéi lè安身为乐 |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
huī shēn miè zhì灰身灭智 |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
shēn zuò shēn dāng身做身当 | 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哥,小人身做身当,岂敢带累你也。” |
dùn shēn yuǎn jì遁身远迹 | 犹言避世隐居。 | 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
mò shēn bù wàng没身不忘 | 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 | 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两任 | 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 |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
gǎn kǎi shā shēn感慨杀身 | 感慨:因有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杀身:舍弃性命。因愤慨而舍弃生命。 | 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
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
shēn xiān cháo lù身先朝露 | 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 《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 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 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tūn tàn qī shēn吞炭漆身 |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
shēn bù yù shí身不遇时 | 谓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 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官人身不遇时,且自宁奈。” |
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péi shēn xià qì赔身下气 |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 |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dǐ shēn lì xíng砥身砺行 | 犹言砥节砺行。 | 《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 |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
shě shēn tú bào舍身图报 | 舍:放弃;报:报答。接受了别人的大恩惠,牺牲生命也要报答。 | 明·无名氏《鸣凤记·物公劾奸》:“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埈巡回避。” |
qì zhì yí shēn弃智遗身 |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
shēn bù yóu zhǔ身不由主 |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
tuì bù chōu shēn退步抽身 |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bìng mó chán shēn病魔缠身 | 指长期患病。 | 《辞海 词语分册下》:“(病魔)谓疾病缠身。” |
shēn míng jù tài身名俱泰 |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
shēn wú wán fū身无完肤 | 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
yǐ shēn xùn zhí以身殉职 | 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 | 《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
yī shēn èr rèn一身二任 | 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担任两项职务或同时承担两项任务。亦作“一身而二任”。 |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jī shēn fěn gǔ齑身粉骨 | 齑:碎。指粉身碎骨。 | 明 王守仁《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臣世受国恩,齑身粉骨,亦无以报。” |
huī shēn mǐn zhì灰身泯智 | 见“灰身灭智”。 | 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
qīng shēn xùn yì轻身殉义 | 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 晋·杜预《女记》:“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殉义,攮袂高谈称羡。” |
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 | 形容谦恭的态度。 |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
sàng shēn shī jié丧身失节 |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yǔn shēn bù xù殒身不恤 | 殒:死亡;恤:顾虑。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
yī bù zhē shēn衣不遮身 |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
háng wǔ chū shēn行伍出身 |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
fèn bù gù shēn奋不顾身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
shēn míng jù miè身名俱灭 | 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 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
suì shēn mí qū碎身糜躯 | 犹碎首糜躯。 | 汉·贾谊《新书·谕诚》:“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zǎo shēn yù dé澡身浴德 | 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
zhī mìng ān shēn知命安身 | 命:命运。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 元·无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
zǒu shēn wú lù走身无路 | 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shě shēn qiú fǎ舍身求法 |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shù shēn jiù fù束身就缚 |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牵一发而动全身 |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wén shēn duàn fā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
fěn shēn huī gǔ粉身灰骨 |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 唐 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
shā shēn chū shēng杀身出生 | 出:去,离弃。舍弃生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
qiē shēn tǐ huì切身体会 | 指自身遇到的经验。 | 浩然《艳阳天》第63章:“团支书这几句话,是她这一程子的切身体会。” |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shēn xīn jiàn kāng身心健康 | 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 | 沈从文《八骏图》:“因为他自以为是个身心健康的人。” |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hún shēn shì dǎn浑身是胆 | 浑身:全身。指全身充满胆量。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 宋 陈著《宝鼎现 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词:“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是胆。” |
shēn jīng bǎi zhàn身经百战 | 身:亲身;百:极言其多;亲身经历过许多战斗。形容富于实战经验;也形容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 南北朝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 |
lì shēn xíng jǐ立身行己 |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 《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 |
dú shàn wú shēn独善吾身 | 同“独善其身”。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 |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剪发 | 见“文身断发”。 | 《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
dú shàn qí shēn独善其身 | 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