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īng shēn zhòng yì轻身重义 | 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
rùn wū rùn shēn润屋润身 | 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 《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 | 比喻杂念很多。 |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shě shēn qiú fǎ舍身求法 |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hù shēn fú护身符 |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
dú shàn qí shēn独善其身 | 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hún shēn xiè shù浑身解数 | 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
shēn xīn jiāo bìng身心交病 |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 | 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 |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
xiū shēn jié xíng修身洁行 |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zàng shēn yú fù葬身鱼腹 | 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shě shēn wéi guó舍身为国 | 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 |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 | 见“碎身粉骨”。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
huáng páo jiā shēn黄袍加身 | 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 | 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shēn dān lì báo身单力薄 | 人少力量不大。 | 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
tōng guān zài shēng恫瘝在身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第二卷:“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处处恫瘝在身。” |
qiāng shēn fá mìng戕身伐命 | 伤害身体。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夫人君欲寿,非事斋醮能致,果能敬天,凡戕身伐命事,一切致谨,必得长生。” |
pī fà wén shēn披发文身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rě huǒ shāo shēn惹火烧身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xùn yì wàng shēn殉义忘身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
liǎo shēn dá mìng了身达命 |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 |
jìn shēn zhī jiē进身之阶 | 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 元 胡柢遹《紫山大全集 礼论》:“殊不察自即位以来,所闻之言无大利害,适足以为口舌者进身之阶,虚失待大臣之体,渎上下之分。” |
shù shēn jiù fù束身就缚 |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
yōu guó wàng shēn忧国忘身 | 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 | 《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
shēn fèi míng liè身废名裂 | 见“身败名裂”。 | 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
zhī shēn gū yǐng只身孤影 |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 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牵一发而动全身 |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 《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
gǎn kǎi shā shēn感慨杀身 | 感慨:因有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杀身:舍弃性命。因愤慨而舍弃生命。 | 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剪发 | 见“文身断发”。 | 《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翦发 | 见“文身断发”。 | |
shēn wú zé xíng身无择行 |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fèn shēn bù gù奋身不顾 | 犹奋不顾身。 |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 |
dùn shēn yuǎn jì遁身远迹 | 犹言避世隐居。 | 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
shě shēn tú bào舍身图报 | 舍:放弃;报:报答。接受了别人的大恩惠,牺牲生命也要报答。 | 明·无名氏《鸣凤记·物公劾奸》:“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埈巡回避。” |
tuì bù chōu shēn退步抽身 |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
yǐ yǎng shāng shēn以养伤身 |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死无葬身之地 |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
shēn jià bǎi bèi身价百倍 | 身价: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 明 娄绍书《无声诗史》:“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
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ó jì zài shēn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 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
yǐ shēn shì xiǎn以身试险 |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 《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shā shēn zhī huò杀身之祸 |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
shèn shēn xiū yǒng慎身修永 | 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 《尚书 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fèn bù lǜ shēn奋不虑身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
shēn bài míng huī身败名隳 | 见“身败名裂”。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
shēn dāng qí jìng身当其境 | 见“身临其境”。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这些资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 |
zhì shēn shì wài置身事外 |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
cè shēn qí jiān厕身其间 | 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 |
shā shēn chū shēng杀身出生 | 出:去,离弃。舍弃生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
zǒu shēn wú lù走身无路 | 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
yǐ shēn bào guó以身报国 |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
jié rán yī shēn孑然一身 | 孑然:孤独的样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八卷:“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
juān shēn xùn yì捐身徇义 |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
péi shēn xià qì赔身下气 |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
pī fà wén shēn被发文身 |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miǎo rán yī shēn渺然一身 | 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 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
fèn bù gù shēn愤不顾身 |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 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
dú shàn wú shēn独善吾身 | 同“独善其身”。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
qián shēn yuǎn huò潜身远祸 | 潜:深藏。隐藏起来远避祸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她又是女孩儿家,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 |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shēn wú lì zhuī身无立锥 | 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cháng shēn yù lì长身玉立 | 玉立:比喻体态修美。形容女子身材苗条、肤色洁白。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鬋,光彩照人。” |
shēn wú fēn wén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
shēn fēi mù shí身非木石 |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
shēn wú wán fū身无完肤 | 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 |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bìng mó chán shēn病魔缠身 | 指长期患病。 | 《辞海 词语分册下》:“(病魔)谓疾病缠身。” |
shēn bài míng liè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
kǒu wú zé yán,shēn wú zé xíng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fěn gǔ mí shēn粉骨糜身 | 犹言粉骨碎身。 | 宋 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
sān shěng wú shēn三省吾身 |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shě shēn qǔ yì舍身取义 |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shēn wú cháng wù身无长物 | 除自身外;再没什么别的东西。形容人东西极少。生活简朴或家境贫寒。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qīng shēn xùn yì轻身徇义 | 徇:通“殉”,为正义而献身。不顾生命,为正义而献身。 | 汉·申屠蟠《为猴氏女玉奏记外黄令》:“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徇义,攮袂高谈称羡。” |
yǔn shēn suì shǒu殒身碎首 | 犹粉身碎骨。 | 唐·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在臣一门,叨幸斯极,殒身碎首,无以上报。” |
yī shēn èr rèn一身二任 | 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担任两项职务或同时承担两项任务。亦作“一身而二任”。 |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qīng shēn jié jǐ清身洁己 | 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南史·可尚之传》:“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 |
shēn jià bèi zēng身价倍增 | 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 |
yǔn shēn bù xù殒身不恤 | 殒:死亡;恤:顾虑。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
gōng suì shēn tuì功遂身退 |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 《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
shēn qīng yán wēi身轻言微 | 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 《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
zhōng shēn zhī yōu终身之忧 | 指一生的忧虑。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 |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
shēn xīng jiāo cuì身心交瘁 | 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 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
diǎn shēn mài mìng典身卖命 |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就典身卖命,也酬谢师恩。” |
xiàn shēn líng yǔ陷身囹圄 | 指被关进监牢。 |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此次奉令北移,突被亲日派阴谋袭击,力竭负伤,陷身囹圄。” |
dǎ fān shēn zhàng打翻身仗 |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言传身教 |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