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纳兰性德的诗 >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清代]:纳兰性德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女子含泪的模样,好像娇花带雨,俏丽的色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开来的样子。苇席上、灯影里,藏着她一生的愁绪。梦醒之后,恍惚自己仍在梦中的楼头等待良人归来。

残月默默映照在大门的搭环上,柔风吹过帘钩轻轻摇荡,再也无法入睡了,唯有等待天明,等邻家的女伴来唤自己一同梳妆。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格律为: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湘真:即陈子龙,字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文坛名士,于易代之际抗清被俘,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其中有《浣溪沙·五更》一首。和(hè)韵,指和他人诗词,仍用原韵。

微晕(yùn):指天色初晓。

簟(diàn)纹灯影:写相思难眠的样子。簟,竹席。灯影,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这里指人影。

远山楼:汤显祖《紫钗记》中有女子在远山楼上思念丈夫的场景,这里借指女子居处。

屈戍(shù):亦称屈戌,即门上的搭环。

软风:和风。玉帘钩:帘钩的美称。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鉴赏

赏析

此词刻画了一个生活忧愁无绪、百无聊赖而彻夜难眠的女子。全词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

此词上片首句“微晕娇花湿欲流”写梦中情景,以“湿欲流”写花饱蘸露水、晶莹可爱的样子写出“娇花”模样。“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梦醒之时,对孤灯,辗转床席,愁思无限。

下片“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二句写夜景,末句“待听邻女唤梳头”荡开一笔,淡淡作结,别具一格,显出长夜失眠之人的百无聊赖。

全词着力描绘女子之慵懒情态,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比陈子龙原作脂粉更重,绮思更浓。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这首追和之作,可能是为思念亡妻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1篇)

猜你喜欢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清代纳兰性德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慈姥矶诗

南北朝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明代夏完淳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清平乐·瓜洲渡口

宋代李好古

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客中夜坐

明代袁凯

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相送

南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听流人水调子

唐代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归舟

元代揭傒斯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下流,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梦武昌

元代揭傒斯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