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uō dì bǔ tiān缩地补天 | 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 《旧唐书 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
sè dǎn rú tiān色胆如天 | 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那和尚一头接茶,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看那妇人身上,这妇人也嘻嘻的笑着看这和尚。人道色胆如天,却不防石秀在布廉里张见。”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dé tiān dú hòu得天独厚 |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际遇、天赋非常好。 | 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pū dì xiān tiān扑地掀天 | 形容闹得很凶。 | 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bāo dǎ tiān xià包打天下 |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
shǔ jiǔ hán tiān数九寒天 |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
tiān shēng tiān shā天生天杀 |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 | 汉·张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
tiān gāo dì jiǒng天高地迥 |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tiān fān dì fù天翻地覆 |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 |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tiān zī zhuó yuè天资卓越 | 非常优秀的天资。 | |
tiān zì dì yī hào天字第一号 |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天地玄黄” |
huá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皇天不负苦心人 | 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 | 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天有不测风云 |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天上人间 |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wěi dì jīng tiān纬地经天 | 纬:丝织品的横线;经:丝织品的直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学自然纬地经天。’”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 |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
bào tiǎn tiān wù暴殄天物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 |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qīng tiān pī lì青天霹雳 | 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 |
nǚ wā bǔ tiān女娲补天 |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 |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
wú fǎ wú tiān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mà tiān chě dì骂天扯地 | 见“骂天咒地”。 | 梁斌《播火记》:“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
nì tiān bào wù逆天暴物 |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 《文子·精诚》:“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
yìng tiān cóng wù应天从物 | 应:接受。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 《周书·武帝纪》:“朕应天从物,伐罪吊民,一鼓而荡平阳,再举而摧劲敌。” |
zǒu biàn tiān yá走遍天涯 | 天涯:天边,指极边远的地方。哪儿都走过了。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 |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游玉隆宫》:“笑我尘踪,走遍天涯。” |
yì shǒu zhē tiān一手遮天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màn tiān zā dì漫天匝地 | 铺天盖地。 | 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
yí tiān yì rì移天易日 |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
jiǎo hǎi fān tiān搅海翻天 | 搅:搅拌;翻:反转。比喻力量声势极其壮大。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两人搅海翻天,只是打得高兴,周智在旁只叫‘利害!’” |
tiān wú èr rì天无二日 |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dùn tiān wàng xíng遁天妄行 | 谓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
tiān zāi dì niè天灾地孽 | 灾:灾祸;孽:灾殃。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 《隋书·高祖纪》:“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
zhē tiān mí dì遮天迷地 | 同“遮天盖地”。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风起处遮天迷地,火来时烟飞焰裹。” |
zhē tiān gài dì遮天盖地 | 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 | 严阵《竹矛 大旗歌》:“啊,团结的大旗,啊,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 |
huái róu tiān xià怀柔天下 | 使天下归服。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 |
hūn tiān hēi dì昏天黑地 |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
tiān bēng dì xiàn天崩地陷 |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
gǎ dài èr tiān感戴二天 |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 |
tīng tiān yóu mìng听天由命 |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 清 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
tán tiān lùn dì谈天论地 | 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 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俺门中未有三千客出来的谈天论地胸卷江淮。” |
huí tiān wú lì回天无力 |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 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
shùn tiān zhě cún,nì tiān zhě wáng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chā ruò tiān yuān差若天渊 | 差:不同;天渊:天和深渊。比喻差别极大。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八章:“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
màn tiān bì yě漫天蔽野 | 犹铺天盖地。形容盛多。 | 明·陈大声《普天乐·四景题情》:“倩南枝早报先春,飘绵坠粉,任漫天蔽野休阻闲人。” |
pǔ tiān lǜ tǔ溥天率土 | 谓整个天下、四海之内。语本《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语出《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màn tiān sè dì漫天塞地 | 漫:满;塞:充满。从天上到地下到处都是。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8回:“素臣喊叫如雷,跳跃如虎,人人辟易,便直冲而出,却见漫天塞地,都是民兵。” |
míng zhú tiān nán明烛天南 |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 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jiān shàn tiān xià兼善天下 |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 《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wū tiān hēi dì乌天黑地 | 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
jī quǎn shēng tiān鸡犬升天 | 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 东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
hōng tiān liè dì轰天震地 | 轰:带有巨大响声的爆炸崩裂。形容声威巨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鸣,轰天震地。” |
zǒu lòu tiān jī走漏天机 | 走漏:泄漏。泄漏秘密。 |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这件事,心知腹知。口里言,心中计,休得便走漏天机。” |
sǎo chú tiān xià扫除天下 | 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 《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shùn rén yīng tiān顺人应天 | 同“顺天应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
jú tiān jí dì跼天蹐地 |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 顺:顺从;逸:安逸;逆:违背。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bǔ tiān jì shì补天济世 | 修补苍天,挽回世运。 | |
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 |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
tiān xià dà tóng天下大同 | 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主义。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sān xīng zài tiān三星在天 | 指新婚。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mán tiān guò hǎi瞒天过海 |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天堑长江 |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 |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 | 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 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
gàn jìn chōng tiān干劲冲天 | 做事的积极性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 | 曹禺《杂谈文艺工作》:“唐弢同志提起他看见的一幅画,画的是一竿笔直的墨竹上题‘干劲冲天’。” |
rén qiáng shèng tiān人强胜天 |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 《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
tiān dì jīng wěi天地经纬 |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
tiān bù zuò měi天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
tiān jiǎ liáng yuán天假良缘 |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
tiān jiǎ yīn yuán天假因缘 |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 清 黄宗羲《复秦灯岩书》:“然其至非言可传,天假因缘,或在异日。” |
rén yuàn tiān nù人怨天怒 |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
nì tiān wéi lǐ逆天违理 | 指违背天道常理。亦作“逆理违天”。 | 汉·荀悦《汉纪·孝武帝纪》:“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 |
lǎo tiān bá dì老天拔地 |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
tiān liáng fā xiàn天良发现 |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
jīng tiān wěi dì经天纬地 |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
tiān bù yìn yí天不憗遗 |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 《南齐书·褚渊传》:“天不憗遗,奄焉甍逝,朕用震恸于厥心。” |
shàng tiān rù dì上天入地 |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
hēi tiān mò dì黑天墨地 | 见“黑天摸地”。 |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天高皇帝远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 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
tiān yáo dì dòng天摇地动 | 仿佛天快要塌下来;地将要陷下去似的。形容声势或威力强大的变化。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43回:“这场大战,真个是天摇地动,日色无光。” |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 | 均:同。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 |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
làng jì tiān yá浪迹天涯 |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 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
cóng tiān ér jiàng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达则兼善天下 | 达:显贵。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hǒu tiān hǎn dì吼天喊地 | 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
jú tiān kòu dì局天扣地 |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
yòng guǎn kuī tiān用管窥天 |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犹以管窥天,讵知天之阔狭。” |
jú tiān cù dì局天促地 | 窘迫无路。 | 王维城《新乐府》:“华工苦,华工苦,局天促地无门诉。” |
hóng fú qí tiān洪福齐天 | 洪福:大福。指福气和天一样高大。旧时称颂人福气大。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 |
shàng bù zhān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jīng tiān jí dì荆天棘地 |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 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