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ān rén zhī jì天人之际 | 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sān xīng zài tiān三星在天 | 指新婚。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tiān fù liáng yuán天付良缘 |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 《群英类选 〈鲛绡记 鲛绡会合〉》:“到今日天付良缘重聚首。” |
huā tiān jǐn dì花天锦地 | 形容繁华热闹。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行至长安,果然是花天锦地,比新丰市又不相同。”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恟恟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气清 | 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 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
nìng jiào wǒ fù tiān xià rén,xiū jiào tiān xià rén fù wǒ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 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cháng jiāng tiān qiàn长江天堑 |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南史·孙范传》:“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险隔,虏军岂能飞渡?’” |
tiān shēng lì zhì天生丽质 |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 唐 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tiān wǎng huī huī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
tīng tiān rèn mìng听天任命 | 听:任凭;任:听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孔丛子·鹗赋》:“听天任命,填厥所修。” |
tiān dào huī huī天道恢恢 | 恢恢:宽广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 | 《西游补》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无情。一切掌善司恶刑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罗网。”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汹汹 |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
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
tiān yuán còu hé天缘凑合 |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 |
tiān gāo tīng bēi天高听卑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
jí tiān pán dì极天蟠地 | 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语出《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为家 |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tiān wú níng rì天无宁日 | 宁:安定。没有一天安宁的时候。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无宁日。” |
tīng tiān yóu mìng听天由命 |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 清 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
tiān zhēn làn màn天真烂熳 | 见“天真烂漫”。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烂熳,不较锱铢。” |
nì tiān bèi lǐ逆天背理 | 逆:违背。违背天道常理。 | 元·无名氏《陈仓路》头折:“则他那逆天背理可钐杀,我则待要剿除乱掠扶家国。” |
tiān xià tài píng天下太平 |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痴心妄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平儿说道:‘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
qíng tiān jià hǎi擎天架海 |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这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 |
zhàn tiān dòu dì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
yǐn tiān bì rì隐天蔽日 | 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
shòu mǎn tiān nián寿满天年 | 天年:自然寿数。人活满自然寿数而死。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诸公皆生人道,为王公大人,享受天禄。寿满天年,仍还原所,以俟缘会,又复托生。” |
zhé huán tiān xià辙环天下 |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乘车环游天下。 | 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干行。”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老子天下第一 | 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天有不测风云 |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
tiān dì liáng xīn天地良心 |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lè tiān rèn mìng乐天任命 | 犹言听天由命。 | 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我们将如之何呢?”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wù jìng tiān zé物竞天择 | 达尔文进化论。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 |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 |
chéng tiān zhī yòu承天之祐 | 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 《周易·大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
zhù tiān wéi nüè助天为虐 | 趁有天灾的时候害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年》:“死在朝夕,无助天为虐。” |
mán tiān mèi dì谩天昧地 | 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 | 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
mán tiān mèi dì瞒天昧地 | 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 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
jǐn tiān xiù dì锦天绣地 |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 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
tóng chòu xūn tiān铜臭薰天 | 铜臭:铜钱的臭味。形容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指贿赂公行,风气败坏。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行》:“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薰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
míng gāo tiān xià名高天下 | 比喻全国闻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
zhōng qí tiān nián终其天年 | 终:结束。天年:人的自然寿命。指年老而死。 | 《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训》:“虽情心郁殪,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 |
yuàn tiān yōu rén怨天忧人 |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zōu yǎn tán tiān邹衍谈天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 |
tóng chòu xūn tiān铜臭熏天 | 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 |
hú tiān hú dì胡天胡地 | 见“胡天胡帝”。 | 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
kū tiān hǎn dì哭天喊地 | 提高嗓门又哭又叫。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mèi dì mán tiān昧地谩天 |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 | 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
jì dì pán tiān际地蟠天 | 形容遍及天地间。 | 庄周《庄子 刻意》:“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
tiān wén shù zì天文数字 | 表示极大的数字。 | 张爱玲《小艾》:“物价已经涨成天文数字,到了天尽头了,还是涨。” |
bīng tiān xuě jiào冰天雪窑 |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pū tiān gài dì扑天盖地 |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
chéng tiān chì dì熯天炽地 | 形容火势极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
tiān dì cháng jiǔ天地长久 | 见“天长地久”。 |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
tiān zhī lù mín天之戮民 |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拨云雾见青天 |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tiān zhí dì zhí天值地值 | 通常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tiān zhī dì zhī天知地知 |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犯天下之不韪 |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
tiān bù jiǎ nián天不假年 | 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
míng zhú tiān nán明烛天南 |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 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pén cháo tiān,wǎn cháo dì盆朝天,碗朝地 | 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 老舍《方珍珠》第四幕:“看,这里盆朝天,碗朝地,没人管。” |
tiān rǎng zhī jué天壤之觉 |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
nóng yīn bì tiān浓荫蔽天 | 蔽:挡住。形容树木茂密遮挡阳光。 | 《星火燎原·难忘的日子》:“我们全团战士集合在有几排浓荫蔽天的大树遮盖的一个院子里。” |
tiān cóng rén yuàn天从人愿 |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谁知天从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
mà tiān zhòu dì骂天咒地 | 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 |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 |
shāng tiān hài lǐ伤天害理 | 指做事凶狠残忍;毫无人性。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吕无病》:“堂上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
mà tiān chě dì骂天扯地 | 见“骂天咒地”。 | 梁斌《播火记》:“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
yún jìng tiān kōng云净天空 | 见“云过天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的痛快。” |
wēi zhèn tiān xià威震天下 |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
tiān táng dì yù天堂地狱 |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
zuì è mí tiān罪恶迷天 | 迷:迷漫。形容罪恶极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
huó pō tiān jī活泼天机 | 活泼:生动自然,不呆板;天机:指人的灵性。使灵性自然舒展,生动活泼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否则闲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都可活泼天机。” |
yǎng miàn cháo tiān仰面朝天 |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几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挟天子而令诸侯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guǐ kū tiān chóu鬼哭天愁 | 形容悲惨凄凉。 | 高旭《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黄龙晋酒恨徒赊。” |
dài pén wàng tiān戴盆望天 |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
gōng xíng tiān fá龚行天罚 |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
gōng xíng tiān fá恭行天罚 |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 《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
cān tiān èr dì参天贰地 | 见“参天两地”。 |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
zhòng kǒu xūn tiān众口熏天 |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 《吕氏春秋 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
bēi tiān mǐn rén悲天悯人 |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
qī tiān wǎng rén欺天罔人 |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
qī tiān wǎng dì欺天罔地 |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
jí tiān wǎng dì极天罔地 | 谓遍天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 |
hào tiān wǎng jí昊天罔极 | 苍天广大无边。比喻恩情深厚广大;要报答而无可报答。 | 《诗经 小雅 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làng jì tiān yá浪迹天涯 |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 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
shùn rén yīng tiān顺人应天 | 同“顺天应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