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ún ní zhī wàng云霓之望 | 比喻迫切地盼望。 | |
yún qíng yǔ yì云情雨意 |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 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
zhuàng qì líng yún壮气凌云 |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第六十一回:“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
è yún rào liáng遏云绕梁 | 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yún chéng fā rèn云程发轫 | 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 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壮志凌云 |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
chōng yún pò wù冲云破雾 | 冲破云层,突破迷雾。比喻突破重重障碍和困难。 | |
yún tún yǔ jí云屯雨集 |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
xié yún wò yǔ携云握雨 | 谓男女欢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
guān gài rú yún冠盖如云 | 官员们的礼帽和车篷密集得像一片云层。形容集合会场中官宦士绅聚集得很多。冠:礼帽;盖:车篷。二者借指官吏士绅。 | 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
bō hài yún zhǔ波骇云属 | 犹波属云委。比喻连续不断,层见迭出。 | 《北齐书 文苑传序》:“至夫游夏以文词擅美,颜回则庶几将圣,屈宋所以后尘,卿云未能辍简。于是辞人才子,波骇云属。” |
yún róng yuè mào云容月貌 |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 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云雨高唐无心梦,良缘自挫甘磨弄。” |
yuè dì yún jiē月地云阶 |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 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yǔ shōu yún sàn雨收云散 |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 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
qīng yún dú bù青云独步 |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 《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天有不测风云 |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luò zhǐ yún yān落纸云烟 |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 |
fēng yún chì zhà风云叱咤 |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 明·吾丘瑞《运甓记·广州运甓》:“我军威宣播,风云叱咤呼。” |
cóng zhě rú yún从者如云 | 从:跟随。跟从的人像云一样多。形容追随者很多。 | 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
wàng duàn bái yún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fēng fēi yún huì风飞云会 | 会:会合,聚合。比喻有才能的人遭逢时会或君臣遇合。 | 元·揭傒斯《与尚书右丞相书》:“一旦风飞云会,加之百官之上,立于庙堂之内,以数尺之身,任天下之责,方寸之心,关天下之虑。” |
wò wù téng yún握雾拏云 | 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拏云手。” |
kāi yún wò wù拏云握雾 | 比喻对人施展手段。 | 《宣和遗事》前集:“姓李名做师师……两只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
bō yún jué shí拏云攫石 |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之雄姿。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
zhān yún zhì qǐ瞻云陟屺 | 陟:升,登;屺:没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亲人。 |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yún tún wù jí云屯雾集 | 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拨云雾见青天 |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qīng yún wàn lǐ青云万里 | 比喻前程远大。 | 元 高明《琵琶记》第二出:“论做人要光前耀后。劝我儿青云万里,早当驰骤。” |
piàn yún zhē dǐng片云遮顶 | 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驴做马,填还这债,若不死呵,但得片云遮顶,此恩必当重报也。” |
yún jìng tiān kōng云净天空 | 见“云过天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的痛快。” |
zhuō fēng yuè yún拏风跃云 | 比喻气概雄伟。 | 明·宋濂《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
jī áng qīng yún激昂青云 | 奋发意气于青云之上,指痛痛快快地做一番事业。 | |
yóu xiǎng tíng yún游响停云 |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dà hàn wàng yún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bō yún liáo yǔ拨云撩雨 |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元 刘致《一枝花 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
fēng yún kāi hé风云开阖 | 开:散开;阖:聚合。形容风云或聚或散,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变化。 | 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
guān zhě rú yún观者如云 | 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
gāo è xíng yún高遏行云 |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 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
yún tún niǎo sàn云屯鸟散 | 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
yún zhē wù zhàng云遮雾障 | 云雾遮挡视线,看得很模糊。 | |
yún tún wù sàn云屯雾散 | 同“云屯鸟散”。 | 《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
xiá sī yún xiǎng霞思云想 | 见“霞思天想”。 |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
guò yǎn yān yún过眼烟云 |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
xiǎng chè yún xiāo响彻云霄 |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
píng bù dēng yún平步登云 | 平步:平地迈步。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得了个官……这便是平步登云,落了好处了。” |
xián yún gū hè闲云孤鹤 | 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 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州亦难添,诗亦不改,然闲云野鹤何天而不可飞邪?” |
xiǎng è xíng yún响遏行云 |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yún sàn gāo táng云散高唐 |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
jiù yǔ yóu yún殢雨尤云 | 见“殢云尤雨”。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枉村了他殢雨尤云。” |
bō jué yún guǐ波谲云诡 |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 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
jì yù fēng yún际遇风云 | 见“际会风云”。 | 宋·陈亮《廷对应制》:“际遇风云凡事别,识功日月壮心愆。”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骧 |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
bái yún qīng shè白云青舍 |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
ná yún zhuō yuè拿云捉月 | 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就说出拿云捉月的手段,便就三言两语耸动冯吉。” |
mù yún zhāo yǔ暮云朝雨 | 指男女之间的情爱与约会。 | 宋·柳永《洞仙歌》:“愿人间天下,暮云朝雨长相见。” |
yún chuāng yuè hù云窗月户 |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 宋·向子諲《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词:“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 |
suì yù yún mù岁聿云暮 | 见“岁聿其莫”。 | 《魏书·乐志》:“既岁聿云暮,三朝无远,请共本曹尚书及郎中部率呈试。” |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风从虎,云从龙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jiǔ dié yún píng九叠云屏 |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 李白 《廬山謠》:「 廬山秀出南斗旁, 屏風九疊雲錦張。」 |
wù yǒng yún zhēng雾涌云蒸 | 见“雾涌云蒸”。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絪緼相感,雾涌云蒸。”元·王王恽《游泰山杂诗》之六:“绾茁元气同沧海,雾涌云蒸一水山。” |
xīng yún tǔ wù兴云吐雾 | 兴:兴起。兴起云彩,掀起雾气。比喻神魔鬼怪法术高明。 |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一折:“此鬼兴云吐雾莫测,利害利害!” |
yuè lù fēng yún月露风云 | 比喻无用的文字。 |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yǔ sàn yún shōu雨散云收 | 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 |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yún ní zhī bié云泥之别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
yún ní zhī chà云泥之差 | 见“云泥之别”。 | 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 |
yóu yún zhì yǔ尤云殢雨 | 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 宋·杜安世《剔银灯》词:“尤云殢雨,正缱绻朝朝暮暮。” |
tíng yún luò yuè停云落月 |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 晋 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 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jià wù téng yún驾雾腾云 | 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 元 郑德辉《老君堂》第二折:“恨不的驾雾腾云,臂生两翅,飞出狱院。” |
yún yān guò yǎn云烟过眼 |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 宋 戴复古《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
yún jiē yuè dì云堦月地 | 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 |
yún chuí hǎi lì云垂海立 | 垂:低下。云低垂,海水陡立。比喻帝王的威德或文辞雄浑壮丽。 |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
yún yóu yǔ zhú云尤雨殢 | 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 明·单本《蕉帕记·覸婚》:“我鸟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怜护。我凄凉无绪,他绸缪有余。” |
yún tún xí juàn云屯席卷 | 见“云屯席卷”。 |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拟靖鲸鲵于鲛穴;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
yún hé xiǎng yīng云合响应 | 犹言云集响应。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
yǔ yuē yún qī雨约云期 | 指男女约会。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
xīng lí yún sàn星离云散 | 像流星与云雨一样迅速离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 | |
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yún shōu yǔ sàn云收雨散 |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 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
bō yǔ liáo yún拨雨撩云 | 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 | 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
bīng jiě yún sàn冰解云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
yún yǔ wū shān云雨巫山 |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黑云压城城欲摧 | 欲:将要;摧:摧毁。浓厚的乌云笼罩城头;象要把整个城压毁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所造成的紧张局面。 | 唐 李贺《歌诗集 卷一 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yún wù zhī shèng,qǐng kè ér qì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 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转眼间就会散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 汉·魏朗《魏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 |
wù qǐ yún yǒng雾起云涌 | 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 梁启超《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店》:“以兴学育才为急务,于是各行省雾起云涌,学堂学会所在而有。” |
léi bēn yún jué雷奔云谲 |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 清·梅曾亮《陈拜乡诗序》:“今夫水之归壑也,其未至则澎濞汹涌,雷奔云谲,及至于壑则已矣。” |
yún tún xīng jù云屯星聚 | 同“云屯雨集”。 | 明·邵璨《香囊记·败兀》:“丘爷爷手下猛将如虎,战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满四方津要去处。” |
yún xīn shuǐ xìng云心水性 |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 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
fēng chē yún mǎ风车云马 | 见“风车雨马”。 | 明·陈子龙《与客任城太白酒楼歌》:“古来历落吾辈人,风车云马知何极?” |
yì bó yún tiān义薄云天 |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chéng yún xíng ní乘云行泥 | 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 《后汉书·逸民传·矫慎》:“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 |
bù zhī suǒ yún不知所云 |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yún bēn yǔ zhòu云奔雨骤 | 骤:迅速。像云一样聚散,像雨一样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唐·无名氏《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
yǔ qì yún chóu雨泣云愁 | 泪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忧愁深重。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虽然道姻缘不偶,我可一言难就,有多少雨泣云愁。” |
bái yún qīn shè白云亲舍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
yún shù yáo gé云树遥隔 | 谓两地相隔遥远。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
tūn yún tǔ wù吞云吐雾 |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 《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
zhuī yún zhú diàn追云逐电 | 极言迅疾。 |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三章十四:“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果然是四足生风,追云逐电。” |
yún yǒng fēng fēi云涌风飞 | 见“云涌飙发”。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其年《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后半云:‘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游丝落絮之情,云涌风飞之笔,亦一时之雄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