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uò xué tōng rú硕学通儒 |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lì xué dǔ xíng力学笃行 |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 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
cái xué jiān yōu才学兼优 |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 《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
cūn xué jiū yǔ村学究语 |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 |
xué wú shī chéng学无师承 | 师承:相承的师法。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 | 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
jù xué hóng shēng钜学鸿生 | 学识渊博的人。 | 汉 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
xué wèn wú zhǐ jìng学问无止境 | 止境:尽头。学问是没有尽头的。 | |
qín xué hǎo wèn勤学好问 |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
fěi cái guǎ xué菲才寡学 | 菲:微薄;寡:少。才能微小,学识肤浅。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3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
hóng rú shuò xué宏儒硕学 | 指学问渊博的人。 | |
kùn ér bù xué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jù xué hóng shēng巨学鸿生 | 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 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
kùn miǎn xià xué困勉下学 | 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 |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fū qiǎn mò xué肤浅末学 | 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指学识浅薄。 | 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
qīng lí xué shì青藜学士 | 指博学之士。 |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gāo zhāi xué shì高斋学士 |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
zhòng xué zhī wén种学织文 | 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 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种学织文,名播于迩遐。” |
hán dān xué bù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shēn shēn xué zǐ莘莘学子 |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 |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今日的莘莘学子,想读书都没有地方,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 |
bù kuì xià xué不愧下学 |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xià xué shàng dá下学上达 |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 《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bó xué shěn wèn博学审问 | 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shì mín wén xué市民文学 |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
gāo cái bó xué高才博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 |
hóng rú shuò xué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
tiáo zuǐ xué shé调嘴学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
dùn xué lěi gōng顿学累功 |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 |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
qín xué kǔ liàn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xué guàn zhōng xī学贯中西 |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pín bù xué jiǎn贫不学俭 |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
xué ér yōu zé shì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xué hǎi wú biān学海无边 | 学海:知识;边:边际。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 |
kuǎn xué guǎ wén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
dǔ xìn hào xué笃信好学 |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bó xué duō cái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bó xué duō wén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
xué shū bù chéng,xué jiàn bù chéng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
cái shū xué qiǎn才疏学浅 |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duàn zhī quàn xué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hòu shēng wǎn xué后生晚学 | 后生:后辈。指学历浅的年轻人。 | 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仙里年来向学者甚众,风习可尚,正赖长者不惮告教,使后生晚学得知前辈风采,谦冲就实,无徒长虚诞。” |
dǔ shí hào xué笃实好学 |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 《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
bó xué qià wén博学洽闻 |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
bù kuì xià xué不媿下学 | 犹言不耻下问。 | 《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
zhòng xué jì wén种学绩文 | 种:栽种,引申为培养。培养学识,积累文才。 |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蕃其有。” |
tōng rú shuò xué通儒硕学 | 犹言通儒达士。 |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
wén zōng xué fǔ文宗学府 |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文宗学府。腾斑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 |
bó xué hóng cái博学宏才 |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学而不思则罔 | 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qǔ xué ā shì曲学阿世 |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务正说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
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í yì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yǐ xué yù yú以学愈愚 |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 |
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gāo cái jué xué高才绝学 |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 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
sù xué jiù rú宿学旧儒 |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 宋 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
qín gōng jiǎn xué勤工俭学 | 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 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我这时一面在交涉条约的事情,一面又进行第二个任务,就是办留法勤工俭学。” |
dōng hōng xué jiū冬烘学究 | 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 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
xué ér bù yàn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qīng qián xué shì青钱学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
dào shān xué hǎi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
xiào pín xué bù效颦学步 |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 明李贽《答耿司寇书》:“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铁,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 |
xué ér shí xí zhī学而时习之 |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wén rén xué shì文人学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
zhī wù yóu xué知物由学 | 指要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 | 汉·王充《论衡·实知》:“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 |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
quán cái mò xué诠才末学 |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
xué lǎo yú nián学老于年 | 指青年人的博学。 | 《宋史 文苑传七 熊克》:“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 |
xué yōu ér shì学优而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可以当官。 | 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 |
cháng cái mào xué长材茂学 |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 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广圣意者。” |
tōng cái shuò xué通才硕学 |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
xué wèn sī biàn学问思辨 | 学习,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
dǔ zhì hǎo xué笃志好学 |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
pín bù xué jiǎn,fù bù xué shē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 俭:节省;奢:奢侈。穷人不学也会节俭,富人不学也会奢侈。指人的思想受环境习惯的影响。 | 唐·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 |
xué wú zhǐ jìng学无止境 |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
yīng wǔ xué shé鹦鹉学舌 |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
mài nòng xué wèn卖弄学问 | 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 |
dùn xué lěi gōng钝学累功 |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jì xué zhī shì绩学之士 |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
mò xué fū shòu末学肤受 |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 |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
hào xué bù juàn好学不倦 |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yīng wǔ xué yǔ鹦鹉学语 |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 |
bó xué duō shí博学多识 |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
xué shū xué jiàn学书学剑 |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
zhé jié xiàng xué折节向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向、作风。形容努力刻苦,奋发学习。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xī xué dōng jiàn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
xué shí yuān bó学识渊博 | 指学识深而且广。 |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 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 |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
xué rú chuān jǐng学如穿井 |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
mǐn ér hǎo xué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dú xué guǎ wén独学寡闻 |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 《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xué ér bù yàn,huì rén bù juàn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厌:通“魇”,满足;诲:教导。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xué bù zhān qià学不沾洽 | 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
chóng yú zhī xué虫鱼之学 |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 唐 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
yā yā xué yǔ哑哑学语 |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 《精卫石》第二回:“已生一子周岁,刚是哑哑学语。” |
dǔ xué hào gǔ笃学好古 |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 《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
xué guì yǒu héng学贵有恒 | 恒:恒心。学习可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xué fù wǔ jū学富五车 |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dǔ xué bù juàn笃学不倦 |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 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