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dǔ lùn gāo yán笃论高言 | 确切高明的言论。 | 清 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 |
gāo jǔ yuǎn qù高举远去 |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
qiè shēn gāo dì郄诜高第 | 晋郄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 |
suí gāo jiù dī随高就低 | 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浮山远禅师法嗣·衡岳奉能禅师》:“苦乐共性,随高就低。” |
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远引 | 蹈:踩上;引:避开。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gāo míng yuǎn jiàn高明远见 | 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
láo kǔ gōng gāo劳苦功高 |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
shēn gōu gāo bì深沟高壁 | 沟:壕沟。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深沟高壁坚营,勿与战。” |
gōng gāo zhèn zhǔ功高震主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gōng gāo gài shì功高盖世 |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 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卑之无甚高论 |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
hào hán gāo zhú好涵高躅 | | |
gāo mén jù zú高门巨族 | 高门:显贵的家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
gāo nì dà tán高睨大谈 |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 汉 张衡《应间》:“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
gāo rén yī zhāo高人一着 | 着:下棋时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这两人会托外国人递条子,他的见解已经高人一着。” |
qīng fēng gāo yì清风高谊 | 风格高尚,友谊深厚。 | 《剪灯余话·两川都辖院志》:“以荐冥福,清风高谊,传播江湖间。” |
gāo zì qī xǔ高自期许 | 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 梁实秋《饮酒》:“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
shù zhì gāo gé束置高阁 | 同“束之高阁”。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
shān gāo shuǐ dī山高水低 | 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
zhì gāo xíng jié志高行洁 |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
yǐn kēng gāo shēng引吭高声 | 引吭:放开嗓子。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 | 倪匡《暗号之二》一:“这就是合该有事了,我由于酒兴高,所以一路“引吭高声”,唱的是“满江红”,从“怒发冲冠”开始,进屋之后,刚好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 |
yuán ān gāo wò袁安高卧 |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 《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
shān gāo shuǐ xiǎn山高水险 |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
gāo rén yī děng高人一等 | 超过一般人。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 | 明 归有光《与沈敬甫七首》:“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dēng gāo lǚ wēi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
gāo qíng hòu yì高情厚谊 | 深厚的情谊。亦作“高情厚爱”、“高情厚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3回:“久闻潞州单二哥高情厚谊,恨不能相见,今日这桩事,却为人谋而不忠。” |
zuàn jiān yǎng gāo钻坚仰高 | 坚:疑难。仰:抬头看。指越钻研越深,越抬头看越高。形容努力深钻细研,力求达到高水平。亦作“钻坚研微”。 |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
gāo shàng xián yǎ高尚娴雅 | 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 |
lìng móu gāo jiù另谋高就 | 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 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所以想贤侄还是另谋高就为好,不知意下如何?” |
xīn cún gāo guān,zhì zài jù fù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 | 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zhì gāo wú shàng至高无上 |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
gāo mén dà hù高门大户 | 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
nián gāo dé xūn年高德勋 | 年纪大而有德行。 | |
féi dùn míng gāo肥遁鸣高 | 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
gāo zì biāo zhì高自标置 |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 《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
gāo zì wèi zhì高自位置 |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 |
táng gāo lián yuǎn堂高廉远 | 堂:厅堂;廉:厅堂的侧边。比喻尊卑有定规。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
gāo guān bó dài高冠博带 |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
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 |
kuò bù gāo tán阔步高谈 |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
gāo guān zhòng lù高官重禄 | 见“高官厚禄”。 | 金·丘处机《满庭芳·述怀》词:“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
yuǎn zhǔ gāo zhān远瞩高瞻 | 犹言高瞻远瞩。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
gāo jué hòu lù高爵厚禄 | 见“高爵重禄”。 | 《旧唐书·外威传序》:“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师友之训,不达危亡之道。” |
gāo jué zhòng lù高爵重禄 | 爵:爵位,官爵;禄:俸禄。泛指爵位高,俸禄厚。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看官们,你道征伐是一刀一枪事业,胜负未分,晋王乃隋亲王,高爵重禄,有甚不安逸,却要做此事?” |
gāo jué fēng lù高爵丰禄 | 爵:爵位;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爵位高,俸禄多。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不愿也。” |
gāo tán xū cí高谈虚辞 |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 宋·张方平《论国计》:“故货食者,人事之确论,非高谈虚辞之可致也。” |
lìng qǐng gāo míng另请高明 |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倘若这女客不要,还得主人另请高明。” |
gé gāo yì yuǎn格高意远 |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zhài tái gāo zhù债台高筑 |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
tiān gāo dì jiǒng天高地迥 |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众人拾柴火焰高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gāo gāo xìng xìng高高兴兴 | 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和乐观的高兴情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蹠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
gāo tán dà lùn高谈大论 |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
bā jié gāo zhī巴结高枝 | 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
zhì chéng gāo jié至诚高节 |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
gāo xiáng yuǎn yǐn高翔远引 | 形容避世隐居。 | 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
dēng gāo yī hū登高一呼 |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跖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
cái gāo xíng jié才高行洁 | 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 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
shēn gōu gāo lěi深沟高垒 |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下》:“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
gāo wū jiàn líng高屋建瓴 |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yì gāo rén dǎn dà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耸入云 |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长 |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
gāo jǔ yuǎn dǎo高举远蹈 |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 |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
dēng gāo bì fù登高必赋 |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
yǐn háng gāo chàng引吭高唱 | 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 | 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第二卷一:“一个叫花子又从后台我来一根连响棍,边敲边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国民歌。” |
xīn gāo qì ào心高气傲 |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
hǎo dài gāo mào好戴高帽 |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 《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
huǒ sǎn gāo zhāng火伞高张 |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bù bù gāo shēng步步高升 |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
gāo lěi shēn gōu高垒深沟 | 垒:壁垒,军营四周所筑围墙。沟:战壕。高筑壁垒,深挖壕沟。指强固防御工事。 | 《孙子 虚实》:“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
gāo zhěn ér wò高枕而卧 |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
wèi bēi yán gāo位卑言高 |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gāo tái guì shǒu高抬贵手 |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 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
gāo cái jié zú高才捷足 |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
hào gāo wù yuǎn好高骛远 |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
gāo zhān yuǎn zhǔ高瞻远瞩 |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
guì jiàn gāo xià贵贱高下 |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 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shù gāo zhāo fēng树高招风 | 见“树大招风”。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 |
xū lùn gāo yì虚论高议 |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 《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
jiǎo gāo bù dī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
wéi yǒu dú shū gāo惟有读书高 | 高:高尚。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 |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
gāo guān zūn jué高官尊爵 |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 《庄子·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
gāo bì shēn qiàn高壁深堑 | 壁:营垒;堑:护城河,壕沟。筑起高深的营寨,深挖壕沟。形容加强防御。 | 唐·杜牧《上司徒李相公论用兵书》:“若以万人为垒,下窒其口,高壁深堑,勿与之战,忽有败负,势惊洛师。” |
gāo xià rèn xīn高下任心 | 见“高下在心”。 | 《晋书·王敦传》:“进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刘隗)比。” |
gāo lěi shēn qiàn高垒深堑 | 垒:军营四周的堡寨;堑:壕沟。高高的堡垒,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liú shuǐ gāo shān流水高山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 《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gāo è xíng yún高遏行云 |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 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