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īn guāng shǎn shǎn金光闪闪 |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zhú jìn guāng qióng烛尽光穷 | 蜡烛燃尽,烛光消失。比喻人死后意识也消灭。 | 《北史·杜弼传》:“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
fēng guāng yǐ nǐ风光旖旎 |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 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
guāng huī càn làn光辉灿烂 | 光辉:闪烁耀眼的光;灿烂:光彩明亮的样子。光亮耀眼;色彩鲜明。也用来形容事业的伟大辉煌。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光芒万丈 |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非常远。 |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zhū guāng bǎo qì珠光宝气 | 形容衣服、饰物华丽、光采四射。珠、宝:指首饰;光、气:指闪耀的光采。 | 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
mù guāng duǎn qiǎn目光短浅 |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guāng míng lěi luò光明磊落 |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guāng qián qǐ hòu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
zhuǎn pàn liú guāng转盼流光 | 盼:顾盼,看;流光:飘忽不定,光彩闪耀。形容美女灵活而多情的眼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 |
róng guāng huàn fā容光焕发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wǔ guāng shí sè五光十色 |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
záo bì jiè guāng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dāo guāng xuè yǐng刀光血影 | 形容血腥的杀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
záo bì tōu guāng凿壁偷光 |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刀光剑影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àn dàn wú guāng暗淡无光 |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 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
guāng qián yào hòu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bāng jiā zhī guāng邦家之光 | 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
tāo guāng huì jì韬光晦迹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 |
jū guāng guò xì驹光过隙 | 指光阴易逝 | 清 吴趼人《痛史》第21回:“先生,何必自苦!人生如驹光过隙,总要及时行乐,方是达人。” |
dōng bì yú guāng东壁余光 |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 |
yǔ rì yuè qí guāng与日月齐光 | 同日月一样有光辉。 | 战国·楚·屈原《楚辞·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
guāng cǎi yì mù光彩溢目 | 犹光彩夺目。 |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 |
lù lí guāng guài陆离光怪 |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见船上扎着无数五色的彩球,夹着各色的鲜花,陆离光怪,纸醉金迷。” |
liú guāng shùn xī流光瞬息 | 形容时间极短。 | 明 徐霖《绣襦记 鸣珂嘲客》:“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 |
gōng hòu tái guāng恭候台光 | 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
guāng qián jué hòu光前绝后 |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 宋 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
xù sè sháo guāng煦色韶光 | 谓晴暖美丽的风光。 | 宋·柳永《斗百花》词:“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 |
lòu xiè chūn guāng漏泄春光 |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 唐 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diàn guāng shí huǒ电光石火 | 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
chūn guāng lòu xiè春光漏泄 |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 唐 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hé shì zhī bì,yè guāng zhī zhū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liǎng miàn guāng两面光 | 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总要两面光。” |
guāng cǎi duó mù光采夺目 | 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玉台翠树,光采夺目。” |
péng bì shēng guāng蓬荜生光 | 蓬荜: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陋屋。使贫贱之家增加光彩。 | 宋·王柏《回赵星诸书》:“专使远临,俯授宝帖,联题累牍,蓬荜生光。”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掠影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 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guāng huī duó mù光辉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
huí guāng fǎn zhào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qián guāng yǐn dé潜光隐德 | 谓隐藏德才。 |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 |
xiá guāng wàn dào霞光万道 | 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但见个东西映着日光,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从门里就冲着他怀里飞来。” |
yǐ nǐ fēng guāng旖旎风光 | 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略影 | 见“浮光掠影”。 | 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谬》:“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
qióng guāng dàn穷光蛋 | 指贫苦人民。 | 钱钟书《围城》:“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许多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 |
guāng fù jiù wù光复旧物 | 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 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自治》:“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 |
lěi luò guāng míng磊落光明 |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 《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
lǔ diàn líng guāng鲁殿灵光 | 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 柳亚子《六月一日初谒白石老人……》:“缶庐不作茫夫逝,鲁殿灵光白石翁。” |
guāng yàn wàn zhàng光焰万丈 | 光焰:光辉。形容极其辉煌灿烂 |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fú guāng yuè jīn浮光跃金 |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 |
yī ér guāng一而光 |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 |
líng guāng piàn yǔ零光片羽 |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 |
guāng yīn rěn rǎn,rì yuè rú suō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 荏苒:不知不觉地过去;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1回:“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倪继祖已然十六岁。” |
hùn sú hé guāng混俗和光 |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一折:“贫僧混俗和光,常于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玩,人皆见而恶之。” |
guāng yīn sì jiàn,rì yuè rú su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huà rì guāng tiān化日光天 | 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 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日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
guāng yīn rú jiàn光阴如箭 |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唐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wú sī zhī guāng无私之光 |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
huī guāng rì xīn晖光日新 | 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 《隶释 汉度尚碑》:“令闻弥崇,晖光日新。” |
chuān bì yǐn guāng穿壁引光 |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 |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yóu guāng shuǐ huá油光水滑 |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
guāng míng dòng chè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 |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lǔ líng guāng diàn鲁灵光殿 | ①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 |
mù jǐng cán guāng暮景残光 | 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
míng guāng zèng liàng明光锃亮 | 见“明光烁亮”。 | 《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纤尘不染,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 |
jì yuè guāng fēng霁月光风 |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
sháo guāng sì jiàn韶光似箭 | 韶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光阴像飞箭一样流逝 |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端的是韶光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
fā yáng guāng dà发扬光大 |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guāng fēng jì yuè光风霁月 |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 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
shān guāng shuǐ sè山光水色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 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
lüè yǐng fú guāng掠影浮光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目光炯炯 | 炯炯:明亮的样子。眼睛明亮有神。 | 晋 潘岳《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寝。” |
chě kōng yà guāng扯空砑光 | 扯空:说假话。砑光:纸及布匹用石头磨光,使发光泽,叫“砑光”;比喻沾别人光。指花言巧语,骗人钱财。 | 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第十则:“那一带沿河临水住的,俱是靠着虎丘山上,养活不知多多少少扯空砑光的人。” |
guāng cǎi shè rén光彩射人 | 光彩:光泽和颜色;射:照射。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 | 《敦煌变文集》第五卷:“遥望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
guāng yīn sì jiàn光阴似箭 | 时光流逝像飞箭一样迅速。比喻时间消逝得极快。 | 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huā guāng liǔ yǐng花光柳影 | 鲜花焕彩生光,柳绿垂条弄影。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
shí guāng wǔ sè十光五色 |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
hóng guāng mǎn miàn红光满面 | 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嘴边衔著牙嘴香烟,鼻端架著墨晶眼镜,红光满面,气象不同,直上楼头,东张西望。” |
jīn guāng gài dì金光盖地 |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
guāng cǎi duó mù光彩夺目 | 光彩:光泽和颜色;夺目:耀眼。形容光彩极为鲜艳;极为耀眼。形容事物美好;引人注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
huī guāng rì xīn辉光日新 | 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 《周易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
guāng yīn xū guò光阴虚过 | 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 | 宋·柳永《定风波》:“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
dé hòu liú guāng德厚流光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 《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tāo guāng miè jì韬光灭迹 |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
bā miàn jiàn guāng八面见光 |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来了。” |
tāo guāng yùn yù韬光韫玉 |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 《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彻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
yóu guāng yáng shēng游光扬声 | 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 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贲及,著作繁富,游光扬声,倾动海内者矣。” |
fǎn zhào huí guāng返照回光 | 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
guāng è bù shàn光恶不善 | 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
chǎn yáng guāng dà阐扬光大 |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 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tāo jì nì guāng弢迹匿光 | 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尘 |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
yǎng huì tāo guāng养晦韬光 | 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 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
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
míng guāng zhēng liàng明光铮亮 | 见“明光烁亮”。 | 西虹《家》:“窗户上的大玻璃明光铮亮。” |
qián guāng yǐn yào潜光隐耀 |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 | 《后汉书·郑玄传》:“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