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果证明,在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三叉丘系终末可以形成轴一树、轴一体等单突触联系。
2.在突触发生时期,酒精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可能是胎儿酒精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之一。
3.结果发现:海马脑片缺氧早期突触功能出现可逆性抑制,与外源施加高浓度腺苷反应类同。
4.当电极贴片夹到突触后细胞时,利用离子电流脉冲来产生每一个突触强度的功能性描述。
5.上述结果表明健脑益智中药可提高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突触传递的功效。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老年大鼠记忆能力的神经机理之一。
6.重症肌无力症因位于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之乙醯胆碱接受器减少所引起,眼睑下垂通常为早期明显的症状之一。
7.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也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重要保障。
8.本文利用树突树的冲激响应对分布参数突触联接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9.研究人员指出,酒精并不是通过杀死神经元细胞导致失忆发生的。实际上,是这些产生的甾体物质影响了突触可塑性,造成了LTP和记忆形成方面的损害。
10.目的:研究间歇性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1.目的探讨哺乳动物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内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
12.谷氨酸性突触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突触.
13.尽管释放几率是衡量突触效能的基础指标,但是,突触是如何控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目前还不为人们所知。
14.通过对出生前有慢性应激经历子代海马CA1区LTP和LTD诱导性及学习记忆和行为反应的测定,探讨出生前慢性应激对子代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1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偏利现象,这种偏利现象可能与控制视神经髓鞘优先形成的某种遗传机制有关,或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局部构造、突触效能的差异。
16.第一,川楝素以先易化后抑制的双相作用干扰神经递质释放,阻遏神经肌肉接头和中枢神经突触的突触传递。
17.结论清开灵对大鼠谷氨酸神经毒性脑水肿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突触体钙离子内流有关。
18.在视网膜中,光感受器细胞突触直接与双极细胞相连,双极细胞突触则与最外层的节细胞相连,节细胞将动作电位传递到大脑。
19.目的:记录线虫神经细胞单个突触囊泡的释放。
20.它能调节心率及神经细胞兴奋性和静息电位的水平,起慢突触后抑制作用。
21.突触囊泡在神经末梢进行着精确而快速地胞吐、内吞循环。
22.缝隙连接的接线图和突触的接线图非常不同。
23.AP电突触可将感受部位信号转换成对刺激空间知觉辨识。
24.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确定,经验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大脑,因为神经突触网络会因为对活动作出反应而激增,也可能因为被弃置不用而萎缩。
25.森川仁的研究发现,乙醇增强了大脑中的突触可塑性的关键领域的能力。
26.提示脑细胞代谢活跃,神经轴突轴浆转运障碍,突触传递受阻。
27.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都是互相关连,因为这些疾病的分子基础是那些彼此联结的突触蛋白。
28.突触前轴突终末端动作电位到达时,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紧密相连。
29.为材料,研究和比较了神经毒剂溴氰菊酯对其脑突触体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
30.研究背景:在神经系统中,突触囊泡循环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桥梁。
31.为了巩固记忆,一连串的生物电流通过了神经元之间的鸿沟,称作突触。
32.结果表明PREGS的可显著增强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突触小体的PKA活性,而在纹状体则没有观察到这种作用。
33.近期的研究又有新的亮点,发现一组细胞黏附分子具有很强的突触发生作用,使中枢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更加明朗。
34.突触蛋白在体内和体外都很容易积聚,生成淀粉样化纤维,并伴随着二级结构的改变。
35.但是,三磷酸胞苷二钠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及缺血后突触重建的影响,国内外少见报道。
36.在右侧,电子断层扫描图片显示了囊泡与突触前细胞膜结合的过程。
37.观察其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及海马CA3区神经元的突触变化。
38.由英国剑桥附近桑格研究所的赛斯格兰特领导的研究小组,编写了第一份突触信息加工装置的所有蛋白质成分的准确详单。
39.他们还检测了一些在电突触活动中表现出典型活性的酶,其结果也相仿。
40.当突触受到刺激时,它们释放出电脉冲在体内运动。
41.在大脑中,电突触的传导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形式相当固定。
42.可激发细胞膜上之离子通道,神经突触传导与神经突触可塑性.
43.有研究表明,谷氨酸可能作为内耳传入性神经递质之一,在内耳毛细胞和传入神经突触间介导快速的信号传导。
44.其次,研究了不同电突触耦合强度下,在网络传导中的较严重异常的神经振荡对周围正常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影响。
45.同时涉及了不同种类的神经突触,从化学突触到电突触,即我们所知的乌贼巨大轴突中的缝隙连接。
46.但是,地区性的在无讯号突触施加麸胺酸,显示这些突触包函运作的AMPA受体,而建议前突触的无讯号传导。
47.峡视核神经元之间的电突触和电场效应能使神经元的放电同步化。
48.大量实验数据证明,NR2B亚单位与哺乳动物的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痛觉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49.地黄饮子能通过改善鼠脑神经元胆碱能损害,来上调海马和皮层神经元SYN蛋白的表达,使突触传递功能恢复。
50.睡眠的作用是减弱突触连接到基础水平,为随后的学习记忆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能量。
51.应用电生理学技术结合行为学方法,探查了大鼠在明暗分辨学习后额叶皮层的突触效能变化。
52.采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技术,给予选择性受体阻断剂以分离不同的突触后受体电流。
53.树突和突触可以回缩和重建,可回复的模型在整个生命进程中都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