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名造句


1.民间还有寄名寺庙里的佛像、神位及树石为干父母的,一般至十六而止。

2.到了明代,京师投寄名刺之风尤盛,朝官往来不问相识与否,都是望门投刺,还有不下马或不登门而令人送名帖者。

3.旧时,民间医疗保健水平比较差,儿童的健康成长缺乏保障,所以全国各地都有保护孩子顺利度过童年期的信仰行为,诸如给孩子取丑名、寄名神佛等等。

4.鲁迅小时候,父母怕他难以养大,不满周岁时,就把他抱到长庆寺,寄名为住持和尚龙祖的弟子。

5.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6.“往大了说是想“寄名山水”,往小了说其实是自己的一种价值认知、资产认知而已”。

7.我给那些想念杭州的朋友寄名信片,上面盖着带“杭州”的邮戳,我希望借此缓解他们的想念。

8.一个孩子终于长大了,还得过急性脑膜炎,发高烧,差一点死去,但因为有一个寄名,存活下来了,并且成才了。

9.我刚来这个学校时候,前辈们就教导我不要想学生会念你好,给你写信,寄名信片。

10.30年前,人们还叫它魔鬼党,如今,它寄名“幽灵”。

11.长命锁,又叫“百宝锁”“寄名锁”。

12.不要把你个人的电子邮件信箱或邮寄名单,每下降网站,要求它。

13.多贴告示宣传朝廷招抚流民的优惠政策,允许流民返乡后投亲靠友,寄名亲友户籍,满三年生活安定后,再行立户纳税。

14.届时,南北厢房为招待女香客歇息之所;一些儿童还可在这里寄名、挂锁、跳墙;而后还愿也在此庙举行。

15.原来朱由检年幼时体弱多病,母亲李氏便将他寄名于碧云寺高僧慧能门下,做一名化外挂名弟子,希望他能有佛祖呵护,平安成长。

16.他推测,未必是京城的人水平有多高,很可能是“外方人寄名托籍,以为进取之便耳”,因为京城考生的录取率高。


※ "寄名"造句80文学目录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