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色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hēng sè quǎn mǎ声色犬马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yǒu shēng yǒu sè有声有色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动声色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miàn rú tǔ sè面如土色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huì shēng huì sè绘声绘色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biàn liǎn biàn sè变脸变色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liǎo wū jǔ sè了无惧色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戚颜色不变,了无惧色。”
yǒu sè yǎn jìng有色眼镜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chǎn cí lìng sè谄词令色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chén miǎn jiǔ sè沉湎酒色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尚书·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píng fēn qiū sè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tiān zī guó sè天姿国色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wēi yán zhèng sè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sè lì nèi rěn色厉内荏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gè sè gè yàng各色各样犹言各式各样。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hái nián zhù sè还年驻色恢复年轻,永葆青春。南朝·梁·刘孝标《山栖志》:“金盐重于素壁,玉豉贵于明珠,可以养性销痾,还年驻色。”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千里馈粮,士有饥色馈:赠送。缺粮时从千里之外送来,难免士兵挨饿。比喻远粮不解近饥,远水不解近渴。郑观应《盛世危言·恳荒》:“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
xiù sè kān cān秀色堪餐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宋·柳永《爱恩深》词:“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
móu sè chuǎi chèn侔色揣称侔:相等;揣:估量;称:好。形容描写景物,恰到好处。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hé róng yuè sè和容悦色同“和颜悦色”。《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
hún shè sè jǔ魂慴色沮形容惊恐万状。
bù lù xíng sè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háo wú xùn sè毫无逊色表示比得上,丝毫不差。
dá rán shī sè怛然失色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guān wàng fēng sè观望风色观望:看风头。指犹豫不定,坐观情势发展,以便见机行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7章:“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
hú guāng shān sè湖光山色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hún shè sè jǔ魂慑色沮形容惊恐万状。《旧唐书·忠义传·李櫈》:“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慑色沮,望贼奔散。”
bó rán zuò sè勃然作色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tān cái hǎo sè贪财好色贪图财货,喜好女色。《汉书·高帝纪》:“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mù sè cāng máng暮色苍茫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zhèng yán lì sè正颜厉色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xù sè sháo guāng煦色韶光谓晴暖美丽的风光。宋·柳永《斗百花》词:“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
zhí yán zhèng sè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yǐ máng biàn sè以盲辨色用盲眼去辨别色彩。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fēng shēng mù sè风声目色声:歌舞;色:女色。指纵情声色。唐·张鷟《朝野佥载》第二卷:“殿中侍御史王旭括宅中别宅女妇,风声目色。”
jiàn máo biàn sè鉴毛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明 汤显祖《还魂记 道觋》:“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zhèng róng kàng sè正容亢色谓神色严肃。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bù lù shēng sè不露声色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guó sè tiān zī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hé yán shuō sè和颜说色见“和颜悦色”。《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shén sè zì rú神色自如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dāng háng chū sè当行出色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师老爷吃上这袋烟,越发谈得高兴了,道是今年的会墨,那篇逼真大家,那篇当行出色。”
dāng xíng běn sè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jiàn mào biàn sè见貌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shén sè zhāng huáng神色张皇张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清 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六回:“正在无可奈何,只听得楼梯上一阵脚步声音,当差的已经回来,和那先去的李升一同走了进来,神色张皇,满头流汗。”
qiú mǎ shēng sè裘马声色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jí yán nù sè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liàn jiǔ tān sè恋酒贪色恋:沉迷;贪:迷恋。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金·马钰《满庭芳·化胡了仙兄弟》:“三尸调引,六贼迷惑,自然斗乱魂魄,镇日争财竞气,恋酒贪色。”
jiǎ rén cí sè假人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miàn wú cán sè面无惭色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xiǎng zhèn shī sè响震失色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xià qì yí sè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bái sè kǒng bù白色恐怖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wú yán luò sè无颜落色失色,面无人色。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miàn yǒu nán sè面有难色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jí yán lì sè疾言厉色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qiǎo yán lìng sè巧言令色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tiān xiāng guó sè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唐 李濬《松窗杂录》:“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fú rán zuò sè怫然作色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xiāng gù shī sè相顾失色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bù lù cí sè不露辞色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chá yán guān sè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shén dòng sè fēi神动色飞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明·王錂《春芜记·宸游》:“妯本巫山神女,适见楚国襄王,资妾往事,遂尔神动色飞。”
zòng qíng jiǔ sè纵情酒色酒色:酒和女色。指沉迷于花天酒地和色欲之中。《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武弁则纵情酒色,文吏则惟事空言。”
shén sè bù jīng神色不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nú yán bì sè奴颜婢色犹言奴颜婢睐。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xiāng shì shī sè相视失色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钱基博《吴禄贞传》:“时良弼、姚锡光在座,相视失色。”
jìng yán lìng sè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cài shū zhī sè菜蔬之色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chéng yán hòu sè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北齐 魏收《魏书 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
jiāng tiān yī sè江天一色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hún cán sè chǐ魂惭色褫惶愧失色,惊恐不安。唐·司空图《释怨》:“二子魂惭色褫,跼听玉音。”
diū méi nòng sè丢眉弄色做眉眼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我才说道恕生面少拜识,他做多少丢眉弄色。”
shēng sè bìng lì声色并厉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jiǔ sè zhī tú酒色之徒嗜酒好色的人。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sè dǎn bāo tiān色胆包天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常言道:色胆包天,这回钮逢之竟要把天来包一包。”
máng hán sè zhèng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biàn sè zhī yán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jiǔ sè cái qì酒色财气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wǔ yán liù sè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zhèng sè wēi yán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宋史 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zhèng sè lì shēng正色厉声态度严正,言辞严厉。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kǎn rán zhèng sè侃然正色刚直严肃的样子。
hào sè zhī tú好色之徒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shēng sè jù lì声色俱厉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mǎn liǎn chūn sè满脸春色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惊慌失色见“惊惶失色”。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yī lù huò sè一路货色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sè yì shuāng jué色艺双绝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
sè lì dǎn bó色厉胆薄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jīng è shī sè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sè shòu hún yǔ色授魂与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jīng huáng shī sè惊惶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yōu xíng yú sè忧形于色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