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 |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zuò dì fēn zāng坐地分脏 |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 |
cùn tǔ chǐ dì寸土尺地 |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 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
màn shān biàn dì漫天遍地 |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
yī tiān yī dì一天一地 | 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
zì liú dì自留地 | 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5)社员的自留地应有多少;(6)社员的成份问题;等等。” |
hū tiān yào dì呼天钥地 | 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 |
dì guǎng rén zhòng地广人众 | 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 |
hǎi hán dì fù海涵地负 | 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 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
diāo tiān jué dì刁天决地 | 形容大吵大闹。 | |
píng dì dēng yún平地登云 | 见“平地青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
láng huán fú dì琅嬛福地 | 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 元 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gǎi tiān huàn dì改天换地 |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 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 |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
huà dì wéi yù画地为狱 |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 《汉书 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
yún jiē yuè dì云堦月地 | 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 |
tiān zāi dì yāo天灾地妖 |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 《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
wǔ tǐ tóu dì五体投地 |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
sǐ xīn luò dì死心落地 | 犹死心塌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安公子这几个头,真是磕了个死心落地的。” |
rú shí dì jiè如拾地芥 |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 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
xiè shuǐ zháo dì泻水著地 | 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 |
lüè dì gōng chéng掠地攻城 | 夺取地盘,攻战城池。形容向敌方进攻。 | 明·无名氏《精忠记·应诏》:“勤王报国应无惮,掠地攻城也畏难。” |
jú dì kòu tiān局地扣天 | 见“局天扣地”。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纂熧礼启》:“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 |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 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
hēi tiān mō dì黑天摸地 |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
hū tiān yù dì呼天吁地 |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异史氏曰]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 |
háo tiān dòng dì嚎天动地 |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
cān tiān èr dì参天贰地 | 见“参天两地”。 |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
tiān cháng dì lǎo天长地老 | 亦即天长地久。 |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两情浓同下蓝桥,战兢兢欢娱较少,成就了凤友鸾交,休忘却天长地老!” |
tiān dì pōu pàn天地剖判 | 犹言开天辟地。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
suō tiān mō dì梭天摸地 | 指上窜下跳。比喻到处逃窜。 | 《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素姐忘记了是猴,只道当真成了自己的老公,朝鞭暮扑,打得个猴精梭天摸地的着极。” |
tiān dì zhū miè天地诛灭 |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
zhèn tiān dòng dì震天动地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
tiān zhí dì zhí天值地值 | 通常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 |
tiān shēng dì shè天生地设 | 犹天造地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
shān bēng dì xiàn山崩地陷 |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
hū tiān kòu dì呼天叩地 | 见“呼天抢地”。 |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
yì dì jiē rán易地皆然 |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
chì dì qiān lǐ赤地千里 |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
píng dì lóu tái平地楼台 |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 | 宋·楼钥《攻瑰集·游大梅山护圣寺二首》:“行尽高山天欲半,不知平地有楼台。” |
fén xiāng sǎo dì焚香扫地 | 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狱 |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
tiān zāi dì biàn天灾地变 |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 | 《魏书·崔诰传》:“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秦凉。” |
sǐ xīn tā dì死心塌地 | 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 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
fú dì shèng rén伏地圣人 | 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 |
píng dì fēng léi平地风雷 | 犹言平地一声雷。 | 元·汤式《南吕一枝花·言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公孙弘见招,看平地风雷奋头角。” |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 |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dì tā tiān huāng地塌天荒 | 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 明·徐复祚《投俊记·魔见》:“喜时节和风甘雨,怒时节地塌天荒。” |
chōng tiān sāi dì充天塞地 | 指整个宇宙。 |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
ā pí dì yù阿毗地狱 |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见“阿鼻地狱”。 |
tiān zào dì shè天造地设 |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
dì bēng shān cuī地崩山摧 |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 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
mèi dì mán tiān昧地谩天 | 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 | 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
tiān luó dì wǎng天罗地网 | 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比喻严密的包围圈。多指对敌人、逃犯的严密的防范。罗:捕鸟的网。 |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
dì wǎng tiān luó地网天罗 |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 《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
bù máo zhī dì不毛之地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bá dì yǐ tiān拔地倚天 |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
jú tiān kòu dì局天扣地 |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
dì jiǔ tiān cháng地久天长 | 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 |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yòng tiān yīn dì用天因地 |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 | 《东观汉记·公孙术传》:“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 |
píng dì bō lán平地波澜 | 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 | 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 | 形容非常冤枉委屈。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
yì dì ér chǔ易地而处 |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 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拔了萝卜地皮宽 |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 | 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 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
gǎn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感天地,泣鬼神 | 感:感动;泣:哭泣。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
jí tiān pán dì极天蟠地 | 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语出《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tiān táng dì yù天堂地狱 |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
tiān qí dì guài天奇地怪 | 怪:奇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 | 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数,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rén dì shēng shū人地生疏 | 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
tiān kuān dì zhǎi天宽地窄 | 窄:狭小。形容天下难以容身。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只为他财散人离,闪的我天宽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会巧言令色。” |
tiān dì shén míng天地神明 | 指上天和神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
rén jiān dì yù人间地狱 | 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 | 叶元《林则徐》:“许多烟鬼横在地上,像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吞云吐雾,活像人间地狱。” |
yīn cáo dì fǔ阴曹地府 | 按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 清 李绿园《歧路灯》:“我到咱家,不能发送爷爷入土,不能伺候奶奶,倒叫我奶奶伺候我,且了自己爹娘。这个不孝,就是阴曹地府下,也自心不安。” |
lì chī dì xiàn立吃地陷 | 不从事生产,只知道消耗,就会连地也弄得塌陷。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
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强龙不压地头蛇 |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
háo tiān kū dì号天哭地 | 哭天抢地。形容十分悲伤。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 |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唐 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tiān dì zhū lù天地诛戮 | 见“天地诛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
hǒu tiān hǎn dì吼天喊地 | 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
guā dì pí刮地皮 | 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 《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tiān wén dì lǐ天文地理 | 泛指知识、学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不通。” |
juàn dì pí卷地皮 | 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 唐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客谢井)》:“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
tiān bēng dì tān天崩地坍 |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茅盾《参孙的复仇》:“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整个大殿倒塌。” |
yī xí zhī dì一席之地 |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 《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tiān yá dì jiǎo天涯地角 |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 |
bù shí zhī dì不食之地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
míng yù sǎo dì名誉扫地 | 指彻底失去声誉。 | 王朔《过把瘾就死》:“我也在一边坐下,喘出一口气,感到名誉扫地,威信扫地。” |
shēn shǒu yì dì身首异地 | 见“身首异处”。 | 《天安门诗抄·警告丑类》:“丑类敢越雷池,小心身首异地。” |
tiān fān dì fù天翻地覆 |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 |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dò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动天地,泣鬼神 | 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 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dǐng tiān zhǒng dì顶天踵地 | 犹言顶天立地。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 |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 清 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xīn dì shàn liáng心地善良 |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 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 | 惊:震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 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hēi tiān mò dì黑天墨地 | 见“黑天摸地”。 |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 |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